法律知识

美国贸易保护论战:饮鸠止渴还是继续等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30 02:53
人浏览
  海上暴风雨再起,暗礁丛生,山姆大叔船长可要把好方向了。搞不好自己沉掉,还要连累别人翻船。

  生意社2月9日讯 被几乎失控的经济风暴折磨到没有退路的美国,因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案内容中的“买国货”方案而卷入一场空前激烈的贸易保护论战中。

  贸易保护主义对发达国家来说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往往是用来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美国将如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并从何种程度上发挥其效用,持续时间会多久,这一系列不定时“炸弹”让世界高度紧张。

  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曾有人比喻是抽大 烟,会让人越吸越上瘾,然而高潮后面临的是死亡的危险。不过对于目前的美国来说,贸易保护主义更像一杯毒酒,这头井中困兽到底要不要饮鸩止渴,这是个问题。要不喝了毒酒后再去寻找解药吧?美国在犹豫。

  真要重蹈历史覆辙?

  美国急不可耐地要为这场金融危机寻找替罪羊,外部原因成了最好的开脱借口。随着危机的深化,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情绪日渐高涨,一些官员甚至提出“购物要买美国货,裁员要裁外国人”的说法。

  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通过的“众议院版”经济刺激计划中,“BuyAmerica”被重提。该计划要求,总规模约为9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所需要的钢铁,要由美国企业在国内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附加条款中对购买“非美国产品”作了下述限定:一是美国钢铁产品数量不够,二是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高出外国钢铁产品25%。该方案还规定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纺织品必须是真正的“美国制造”。

  “Buy America”这一概念来自美国1933年颁布的《购买美国产品法》(BuyAmericaAct)。其宗旨就是为了“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工人和美国投资资本”。该法规定联邦政府在进行物资采购和公共建设项目时,必须承担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的义务。此外还规定,只有在美国生产的数量不足,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将会对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产品。

  事实上,正是贸易保护造成上世纪初大萧条时期世界贸易萎缩2/3,其始作俑者美国更是下降了3/4。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还只是引发了金融危机,而真正的经济大萧条是从1930年下半年开始的,始作俑者是一条叫《斯慕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TariffAct)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该法案对2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从而引发了全球贸易大战,国际贸易因此几近停顿。正是由于每个国家都试图将自己与外部危机隔绝开来,结果反而加剧了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

  很多经济史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与美国在危机之初挑起的贸易战有直接关系。此后,国际社会又耗费数十年,才逐步拆除了这一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说世界可以从大萧条中学到什么教训的话,那么贸易保护主义救不了经济危机应该是其中最深刻的教训之一。

  然而,很多人相信,从2007年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发展至今,正呈现越来越失控的局面,倘若今年经济尚未出现根本性好转,贸易保护将是美国在绝境中的必然选择。

  正可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美国精英们如果在此时执意选择“喝下毒酒”,恐怕要再度担上历史罪人的骂名了。

上一页 [page]1 2 3 4 下一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