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高级研讨班”20日在京召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25 03:38
人浏览

  12月20-23日,由全国妇联组织部、国际部和妇女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高级研讨班”在北京召开。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托马斯(Constance Thomas)、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副代表林若宁(Ronny Lindstrom)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研讨班开幕式并致词。此外,中国妇女报社、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等多家媒体也参加了此次研讨班。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更需要在社会上进行传播与普及,性别平等不是妇女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的事情,但是由于男女社会地位差距,妇女的传统角色定位等多方面问题,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并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障碍和挑战,为了消除障碍,应对挑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付出实际的努力,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

  此次高级研讨班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对世界和中国的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的趋势和举措、社会性别主流化在中国的实践、深化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阐述。在与时俱进、突破历史局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时,只有不断提高对男女平等的认识,建立双赢的、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新型伙伴关系,才能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背  景

  2002年8月,国际劳工组织(ILO)支持的“在国际劳工组织成员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项目在中国启动,目标旨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在中国、特别是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发展。所谓国际劳动组织机制,就是国际劳工组织特有的三方机制:政府、工人和工人组织、雇主和雇主的组织。在项目中,除了三方机制外,加上妇女组织,即“3+1”,项目成员单位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和全国妇联。

名词解释

  社会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并不由他们生来是男还是女来决定。

  社会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

  199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致定义,即:“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的四大战略目标

国际劳动组织在1999年明确提出该组织当今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妇女和男人在自由、平等、安全和享有人的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生产性的工作机会。为此,制定了四大战略目标,即:

1.实现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

2.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3.扩大社会保护;

4.加强社会对话。

同时,明确将发展和性别平等两大问题纳入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四大战略主流。[page]

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国际劳工组织在中国》,2004,北京。

国际劳工组织的实践与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方面,已经历从“妇女参与发展”到“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过程,强调将社会性别工作领域中的所有项目和活动中。其举措包括:

最高领导层表达其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政治意愿和承诺。1999年底,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发布政策声明,确定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方向,重申对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承诺并阐明责任,指出所有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有责任将社会性别问题纳入主流,强调主流化的责任主要不应由社会性别中心和社会性别问题专家而应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此外,胡安·索马维亚在国际劳工组织所有大会上,不断强调要在国际劳工组织所有领域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

加强机构安排。为了有效地将社会性别问题纳入主流,国际劳工组织在其范围内加强体制安排。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开始建立社会性别小组和做出其它一些体制安排:A、用社会性别平等局取代女工问题特别顾问办公室,而且该局直接对总干事负责,其责任是在劳工组织范围内为社会性别主流化提供支持,并确保计划和活动在社会性别平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和连贯性;B、设立了社会性别问题专家和社会性别小组;C、社会性别问题专家和社会性别小组还与社会性别平等局形成跨部门社会性别网络,定期举行会议。该小组的作用是协调有关社会性别问题的不同计划与活动,并确认需要特殊关注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内部每个部门都要求成立社会性别小组。

在人员配备方面体现性别平等。国际劳工组织制定计划,确保人力资源政策是关注社会性别的,要求专业层面的所有岗位上实现社会性别平衡,并制定了一项“到2010年,国际劳工组织50%的专业岗位将由女性来担任”的目标。不仅如此,国际劳工组织还制定积极的行动措施,以提高高级位置和管理位置上的性别平等。此外,国际劳工组织还致力于在其内部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家庭友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提高工作机构/人员在工作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是实现国际劳工组织社会性别主流化目标的一项重要的优先事务。为了帮助工作人员获得把对社会性别平等的承诺纳入主流的必要技能,在国际劳工组织总部进行了一系列能力提高活动,派驻到各国的一些人员也参加了这些活动。在培训计划中,国际劳工组织还注意培训方式和内容并开发了一些将社会性别纳入主流的工具,如指导方针、清单、指标以及每个战略领域特有的方法。

分性别统计数据。国际劳工组织拟在所有的计划和项目中生成按性别分类的统计数据,以突出产生社会性别不平等的领域,并能够在计划和实施中做出回应。

此外,国际劳工组织还注重在各国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通过推进将社会性别与发展贯穿始终的“体面劳动”框架,帮助各国提高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识与能力。

  摘自《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指导手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