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青海省妇联调研试点县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工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26 09:40
人浏览
日前,青海省妇联主席张黎一行赴乐都县调研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工作。
乐都县边远山区由于受人居过于分散且山高路远,经济发展水平低和家长接送难等客观因素制约,大多数幼儿很难享受真正的早期教育。2009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会与青海省海东地委和行署合作,在乐都县开展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工作。早教项目就是在乡镇幼儿园难以覆盖地区设立早教点,通过幼儿教师在几个早教点之间流动走教的方式,解决这些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难题。早教点依托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备必要的电教设备、桌椅、玩具和简单的生活设施;免费发放教材,循环使用;将3至5岁幼儿按5人以上、25人以内混合编班,以走教形式,为幼儿提供每周三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的早期教育服务;因地制宜自制和发动家长制作必要的教具、玩具,同时指导幼儿家长如何进行幼儿早期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项目实施后,乐都县先后在山区乡镇设立早教点140个,入园幼儿达到3128名,早教覆盖率达到77%,使广大山区幼儿接收了较为正规的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基本公平。
张黎考察后认为实施贫困山区儿童早教这一模式在人居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地区很有推广价值:一是早教点具有早教时间固定、设点基本在村小学、家长可与教师自由直接交流并能参与教学活动等特点,所以群众认同感强。二是早教点的教育成本低,基本可做到免费教育,这与贫困山区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是相适应的。三是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村级小学只保留了低年级,有一定闲置的校舍、场所和师资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可为早教点的教育资源提供可能,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太多的经济压力。张黎要求全省儿童早期发展干预行动拟定15个县要学习乐都县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乐都县早教点模式和婴幼儿营养干预行动为基准,积极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按: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2009年9月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一年多来,儿童早期教育和婴幼儿营养干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项目地区开展儿童早期教育,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科学育儿;普及儿童早期营养知识,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普及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控制儿童疾病,保护儿童健康,力争使项目区实现“新生儿出生健康、婴幼儿营养正常、早期教育科学”的格局,从而促进儿童茁壮成长,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贫困山区3—5岁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和6—24月龄婴幼儿的早期营养摄取问题,又为外出务工的留守流动儿童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项目的实施可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提供借鉴之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