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论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2 01:26
人浏览

摘 要: 作者从施工项目管理概念着手,论述了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7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制订目标成本须遵循的原则和程序、控制目标成本的原则和程序;介绍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推行“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施工项目 目标成本 管理

一、前言

  20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全球化,二是市场化。而市场化改革则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001年末我国加入了WTO,中国经济将真正开始了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在宏观上把握经济的运行规律,搞好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在企业层面进行管理创新。

  改革20多年来,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的入世,具有差别性的优惠政策将逐渐被取消,改革的先发效应已变得不再明显。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都处在了同一平台上,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进行以管理创新为主导的“创业”,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使之向市场化、知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

  建筑业作为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项目法管理模式。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面对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积极推行项目法管理,牵住以“成本核算”的牛鼻子,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二、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1. 施工项目管理定义
  施工项目管理是指施工项目主体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和各种施工生产要素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行为过程。

  2. 施工项目管理内容
  从施工项目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的要素有:施工项目主体、施工项目目标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手段、施工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管理、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施工项目管理职能,这些要素构成了施工项目管理的全部内容。
  (1) 施工项目管理主体
  施工项目管理主体主要指以施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它在作为主体管理施工项目的活动中,也作为施工企业的被管理对象。
  (2) 施工项目目标管理
  施工项目目标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若干方面的综合,其管理内容包括: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以及现场的文明施工。
  (3) 施工项目管理手段
  施工项目管理手段可分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管理手段;另一类是适合于某一特定方面的管理手段。前者采用会议控制法、节点管理法、偏差管理法;后者采用TQC法、ABC分类法、量本利分析法等。
  (4) 施工项目寿命周期管理
  施工项目寿命周期主要是按阶段划分为:施工项目前期管理、现场管理、交工管理、施工项目总结评价等几大类,其中每大类还可以划分为更小部分。
  (5)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大致包括:施工劳动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资金(财务核算)管理、施工材料管理和施工设备管理。
  (6) 施工项目管理职能
  施工项目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等。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较具独立性的有施工项目组织形式、施工项目经理负责制与经济承包、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计划管理、施工项目外部关系协调等。

三、施工项目成本和成本控制

  1. 施工项目成本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也就是某一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施工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所消耗的主要材料、结构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施工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等一级组织在管理工程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应该指出的是,施工项目成本不包括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不包括不构成施工项目价值的一切非生产性支出,如材料的盘亏和毁损、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流动资金的借款利息等。 [page]

  施工项目成本是建筑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一般以项目为单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最终是要使施工项目达到质量优、效率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效益高等目标,而施工项目成本是这些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它是全面地反映建筑企业施工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控制的核心。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7个环节。这7个环节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构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其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构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设计阶段(即目标成本确立阶段);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构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执行阶段(即目标成本控制阶段);

  2.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构成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考核阶段(即目标成本的改善和总结阶段)。

  3.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的制订
  (1) 制订目标成本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 市场化原则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最近又加入WTO,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取价应按照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
  ② 效益性原则
  讲究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核心,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分析研究各因素与项目成本的依存关系,挖掘企业历史资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目标成本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正确处理好产值、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做到不单纯追求产值而不顾工程质量和成本,同时也不能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和产值。应统筹兼顾,做到既降本,又全面完成其他各项经济指标。
  ③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为使目标成本管理真正得到控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是指要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权”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成本控制指标,对于必须采取的措施所应具有的权限,即实施控制的权力;“利”是指根据成本控制指标完成的好坏,给予责任承担者的奖惩。有责有权,才能完成分担的责任;有责还应有利,否则缺乏推动履行职责的动力。“权力”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权,就起不到控制的作用,控制本身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
  (2) 目标成本的制订程序
  可以看出,成本预测是确立目标成本事前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要着眼于未来,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科学地预见未来成本水平的趋势,为目标成本确立奠定基础;成本决策是企业对施工项目未来成本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成本预测的情况,由参与决策人员认真细致地分析,避免盲目性和减少风险性;成本计划是实行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货币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降低成本率和降低成本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案,是建立施工项目经理负责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基础。通过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才能制订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的目标成本实施性文件。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