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络游戏纠纷拷问法律空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24 14:05
人浏览


上海宣判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账号被查封网民起诉游戏运营商被驳回

  本报讯 (格 西 邱联)网民朱某状告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一案,近日有了一审判决结果,上海静安法院判决对朱某的诉请不予支持。

  据悉,此类案件十分罕见,此前该院曾接到同样案情的一份诉状,但没有立案。

  注册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公司,是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运营商。而家住南京市的朱某是该游戏用户,在“魔兽世界”游戏中注册有通行证账号,并以“福牌香烟”昵称玩游戏。2005年9月5日,朱某登陆该网站游戏时,发现自己的账号被查封,便于同月9日向南京市白下区法院起诉。白下区法院于2005年9月12日受理后,被告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白下法院裁定将此案移送至上海静安区法院审理。静安法院于今年1月17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被告认为有关数据记录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申请予以不公开审理。4月10日、7月27日,法院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在诉讼过程中,该账号于4月10日被激活,朱先生遂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赔偿经济损失6311元,其中购买游戏点卡费300元、差旅费771元、通讯费150元、律师费5000元和诉讼费90元。

  经过审理,法院判决驳回原告朱某的诉讼请求。

当事人说

原告:未用外挂不能封号

被告:原告违反合同约定

邱 联 李鸿光

  原告——

  在游戏过程中并未使用外挂,用户是否使用外挂应由游戏开发商美国暴雪公司出具证明,被告提供的证据系被告单方面制作、盖章,且该证据记录的仅是结论,被告未提供使用外挂的过程数据,故被告不能封停原告账号。

  原告按与该网站达成的服务条款履行缴费义务,始终遵守游戏规则。发现账号被查封掉后,多次交涉一直未见恢复,被告应为原告恢复被查封的账号并继续履行合同。

  被告——

  因原告在游戏中多次使用外挂程序,被告根据双方有关用户协议和使用条款曾经对原告游戏账号予以“封停”处罚,即清空原告账号下的虚拟游戏角色和装备,同时暂时中止原告以该账号登陆游戏的权利,并不是对游戏账号删除或永久封停,被告对原告账号的处罚主要针对游戏角色,而非账号本身。本案被告删除的是原告账号下的虚拟角色,但并没有终止原告继续游戏的权利,在原告因违约被处以“封停”账号处罚后,原告可以通过向被告购买授权密匙对其游戏账号进行重新认证的方式进行继续游戏。被告在履行与原告的网络游戏服务合同过程中不存在任何违约行为,原告请求被告赔偿损失无法律依据。

  原告与被告达成的用户协议约定用户不能使用第三方程序游戏,根据被告数据显示,被告认定“福牌香烟”使用外挂程序;协议还约定,第九城市对于用户是否违反服务条款有最终决定权,若第九城市经相关数据分析认定用户违反服务协议,用户同意第九城市可以随时终止用户的账号及密码使用权,为避免争议,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用户同意以第九城市系统所记载的数据作为判断标准,且该数据是唯一的、排他的结果。原告使用第三方程序游戏,被告有权封停原告账号。

连线法官

依据双方约定协议

封停账号并无不妥

邱 联 李鸿光

  本案一审宣判后,审判长、上海静安区法院法官姚峥就判决的理由和依据作了解释。

  姚峥解释说,玩家和游戏运营商之间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本案原告在注册“九城通行证”时,即点击“九城通行证用户协议”,原告在点击同意的那一刻即正式接受“九城通行证用户协议”,原、被告均受协议条款约束;同理,原告在注册“魔兽世界”游戏通行证账号时,亦点击“魔兽世界中文版使用条款协议”,原告在点击同意的那一刻即正式接受“魔兽世界中文版使用条款协议”,原、被告亦均受协议条款约束。

  她说,“九城通行证用户协议”第11条第九城市的终止权规定:“用户应确实遵守本服务条款及有关法律命令的规定。第九城市对于用户是否违反服务条款有最终决定权。若第九城市经相关数据分析认定用户违反服务协议,用户同意第九城市可以随时终止用户的账号及密码使用权。为避免争议,本协议涉及到的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用户同意以第九城市系统所记载的数据作为判断标准。”同时,“魔兽世界中文版使用条款协议”第2条C款规定:用户同意不会(1)修改或导致修改魔兽世界安装的一部分的任何文档;(2)开发外挂或修改工具,使用某种第三方软件在魔兽世界运行时修改魔兽世界的文件/程序。被告依据美国暴雪公司的原始数据,判定原告的“福牌香烟”在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9月3日22点24分19秒至23点48分56秒使用外挂。依法成立的协议受法律保护,“九城通行证用户协议”和“魔兽世界中文版使用条款协议”对原、被告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原、被告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因此,被告依据原、被告双方约定的协议封停原告账号并无不妥。

名词解释

网络游戏外挂

  外挂是独立于主程序外的实现某种功能的模块。在现实生活中,外挂一般与网络游戏有关,网络游戏的外挂是指由第三方,即网络游戏公司和玩家以外的人提供的,妨碍游戏公平性或直接攻击游戏本身的程序,即网络游戏的作弊程序。玩家在使用网络游戏过程中,为了提升自己的级别需要不停地进行联网参与游戏。有些人图方便,就利用软件程序达到玩家不需要进行操作就可以自动练功升级的目的,这就是外挂。通常一个网络游戏出现数月甚至数周就会有相应的外挂程序应运而生。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出现在我们面前,越来越多的外挂程序也相应出现。

焦点透视

虚拟世界呼唤加快立法

格 西

  有报道说:虚拟世界产生的矛盾,现实生活中尚没有适度的法律予以规范,这在当前IT领域和法律界已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网络游戏上。

  比如,游戏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虽然已经有多起案件有了审理结果,但实务界和理论界众说纷纭。再比如游戏外挂现象。运营商目前似乎只能采取封账号的措施,虽然可以探知外挂的制作者,但苦于没有法律可以对其予以制裁。

  在游戏运营过程中,牵扯到的主体相当的庞杂,从网络游戏开发商到网络游戏运营商,从游戏终端提供者网吧到玩家,涉及虚拟财产权利归属,游戏运营商对于运营中的网络游戏承担何种责任等众多法律问题。而对这些,目前的法律仍然是空白。

  法律的欠缺给网络游戏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关于网络游戏的纠纷案中,有80%左右涉及到虚拟财产问题。有报道称,目前这些纠纷都因虚拟财产法律性质的不明确而难以解决,运营商不得不小心谨慎,玩家利益受到侵害后也往往寻求不到应有的法律救济。

  法律界人士认为,网络游戏市场规范进入新的阶段的时候,我国网络游戏业并不是稳定发展的,技术的制约、市场的失衡、游戏装备的丢失时刻提醒着网络游戏业急需游戏规则。游戏开发商、游戏运营商、游戏玩家各方权益关系如不加以确定和规范,产业发展难有更大的空间。

  因此,加快相关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然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给法律的制定带来了难度。有报道说,目前很多国家有专门的立法定义外挂和处理外挂,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规定。2000年颁布的互联网管理条例中,虽然有类似“破坏软件正常运行属违法行为的规定”,但要将其运用在外挂上,还缺乏具体的司法解释、专门立法或者相关案例。报道援引专家的观点称,从法律的角度,立法时至少需要明确以下问题:编写外挂是否侵犯了网络游戏公司对游戏所享有的著作权?对外以一定的商品名称销售外挂是否侵犯了网络游戏公司对游戏所享有的商标权?编写或者销售外挂,是否侵犯了网络游戏公司的商业秘密?编写或者销售外挂,是否构成了对网络游戏公司的不正当竞争?

  针对网络游戏纠纷案件持续增加的现状,有人提出,鉴于网络游戏立法在短期内还无法实现,规范上网人员身份不失为缓解剂。于是,实名制进入了人们的话题。据媒体报道,网络游戏实名制是指游戏运营商要采用可靠方法保证注册信息真实,并根据注册资料对玩家进行区分对待(如对特定年龄段的用户群架设特定游戏专区、进行适当的时间限制等)。在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就有委员提出推行网络游戏实名制。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实名制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最有力的措施仍然是尽快出台完备的法律。

  有法可依的网络游戏,才能健康发展。

网络游戏,从战国时代开始?

本报记者 刘海涛

  网络游戏不过是几年前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因为其极高的娱乐性和巨大的商业利益而迅速“火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网络游戏的各种诉讼也频频发生,而且由于其具有新、奇、特的特点,几乎每一起都会引起网民、网络界和法律界的强烈关注。

  被称为“网络游戏第一案”的诉讼发生在3年前。

  2003年2月17日,在线收费网络游戏《红月》的玩家李宏晨突然发现自己的ID内的所有虚拟装备都不翼而飞,包括最心爱的3个头盔、1个战甲、2个毒物等物品。网络游戏运营商北极冰公司只告诉他这些装备已寄给玩家SHUILIU0011,并以“玩家资料属个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此人的具体情况。李宏晨去公安机关报案被拒绝立案。李宏晨后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北极冰公司赔偿自己获得这些装备付出的大量时间、金钱和感情,恢复丢失的各种装备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0元。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判决,原告丢失的物品由被告通过技术操作进行恢复,被告返还原告购买105张爆吉卡的价款420元,赔偿交通费等各种费用1140元,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诉讼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2004年12月17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了原审判决。

  此后短短3年间,涉及网络游戏的诉讼在各地都有出现,大有“风起云涌”之势,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说,网络游戏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战国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有关网络游戏的民事诉讼中,玩家和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比例是最高的,而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服务质量。

  陈某是热门网络游戏《传奇3》的玩家。2004年2月,陈某在游戏中,捡到一枚“降妖伏魔戒指”。运营商在未通知的情况下,删除了陈某的“魔戒”,并封停他的账号10天。陈某交涉未果,将运营商告到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陈某与游戏运营商建立游戏服务合同关系,其在游戏中获得的虚拟财产应受法律保护。运营商不能证明“魔戒”是非法取得,又未通知陈某即封停账号、删除“魔戒”,侵犯了陈某的权利,属违约行为。法院判决,运营商为陈某恢复“魔戒”一只,赔偿500万游戏币,并赔偿电话费等相关损失51.37元。

  吉林省吉林市市民张凌(游戏ID为豪门·玉儿),因对《四国军棋》游戏排名第一被系统清零不满,状告北京联众公司。2004年9月1日,这起“全国首例网络游戏纠纷引发的名誉权诉讼案”宣判,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联众世界网络公开就“豪门·玉儿”被清零一事对“豪门·玉儿”致歉,联众公司于判决生效后3日内,为联众公司为“豪门·玉儿”恢复积分9537分,并赔偿张凌精神抚慰金3万元。联众公司不服,向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3月1日作出终审判决,判定张凌胜诉,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赔偿张凌精神抚慰金人民币1万元。

  2004年4月,一玩家将另一名玩家起诉到了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一套游戏装备的货款。原告郑某诉称,其有意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游戏装备出售,与被告王某约定进行交易。同时约定,由原告在网上负责将该游戏装备交付给被告的朋友王晓,由王某与原告的朋友小海进行款项交付。交易当天,双方依约定完成了网上游戏装备的交付,但后来被告却称装备是其本人的,拒绝付款。被告王某辩称,游戏公司不允许游戏装备有现金交易,且该游戏装备是被告在打网络游戏时积累取得,后来账号被盗,装备失窃。

  商家之间的纠纷是利益之争。2004年,南京一家网络游戏运营商与北京一家互联网数据中心,因为对网站人气值的计算方法不同产生矛盾而对簿公堂。

  南京联众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诉称,他们与北京赛维创世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一份《童话》游戏服务器合作协议,北京方在向他们返款时漏报数据,将人气值少报了好几倍,以各种理由拖欠该款项,并且单方中止合同。北京方则认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单方中止合同,没有支付返款,是由于南京方对他们提供的返款人数迟迟不予确认,加之对方提出的返款人数计算标准又没有依据。南京市玄武区法院认为,“北京赛维创世”应当依约向“南京联众城”支付返款数额21954元;“北京赛维创世”未能依约开通第二组服务器组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相关损失合计30728元,两项合计52682元;由于双方的合作协议既不具备约定解除条件,也不具备法定解除条件,故双方的合作协议也不能解除。

  著名游戏《传奇世界》还引发了国内首起网络游戏跨国知识产权纠纷。2003年底,韩国唯美德娱乐有限公司起诉《传奇世界》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盛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连津世纪科贸中心侵犯著作权,称《传奇世界》抄袭韩国《传奇2》,要求关闭《传奇世界》网站。上海盛大称其独立开发了《传奇世界》。原告韩国唯美德公司是一家在韩国注册成立的游戏软件开发公司。第一被告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互动娱乐企业,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三大网络游戏企业之一。2004年初,原告撤回了起诉。

  网络游戏引发的刑事案件备受关注。2004年4月中旬,廖子秋的胞弟廖子龙与被害人刘某因网络游戏装备被盗而发生纠纷,廖子龙用尖刀刺伤了刘某的左臂。4月28日下午5时许,刘某见廖子龙在学校球场上玩耍,遂带人上前用碎砖头击打廖子龙头部。恰巧遇上廖子秋来找廖子龙,见其弟被打,立即上前参与打斗,并用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刺了刘某的腹部一刀后逃离现场。刘某受伤后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4时许死亡,年仅17岁。4月30日,廖子秋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廖子秋因犯故意伤害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共计146100元。

  如果说上述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案件更多地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那么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一起“犯罪案件”则在法律界引发了激烈争论。杨某系网络游戏“热血传奇”的玩家,通过两年时间逐渐积累了“屠龙刀”、“雷霆战甲”、“圣战手镯”等虚拟战备,这些装备在游戏市场可卖8000元左右。高某等4人使用暴力手段,迫使杨某交代“热血传奇”的游戏账号,4人随即用被害人的账号登录,上网转走了杨某在游戏中的所有装备。抢劫网络游戏虚拟装备能否以抢劫罪认定?在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众说不一。

  一位审理过此类案件的法官告诉记者,由于网络游戏业发展迅猛,而法律法规又相对滞后,在一段时间内因网络游戏引发的各类诉讼案件将会更加集中,同时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特别是法律难题也会越来越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