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的通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25 16:25
人浏览
发布部门: 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浙政发[2001]6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三次产业的比重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换,是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三个代表”思想和“以人为本’发展现的直接体现。第三产业的繁荣,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培育要素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在总量、内部结构、运行机制,还是在效益、就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0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180亿元,居全国第5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2%,比1978年上升了1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结构转换加快,形成了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2000年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达30.5%,比1978年提高了21.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发生较大变化,一部分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开始向企业型转变。
  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必须大力提高浙江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提升产业内部层次,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科教强省和文化大省为契机,以增强竞争力为导向,着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壮大第三产业的规模和实力,提高第三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逐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第三产业体系。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改革推动和开放拓展并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破除行政垄断,鼓励公平竞争,规范经济秩序,接轨国际惯例,加快体制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服务贸易新领域,提高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
  ——坚持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和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并重。积极引入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传统行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行业,重点培育市场潜力大、预期效益好、吸纳就业多的行业,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产业层次。
  ——坚持特色优势和产业融合互促共进。从浙江的区位条件、自然人文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劳动力素质、科教水平等方面的现实基础出发,培育和形成具有浙江特色优势的第三产业发展门类。在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第三产业的渗透力,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三次产业总体竞争力。
  ——坚持城市化和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加快人口、产业集聚,形成对服务业的规模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现代城市功能,为加快推进城市化提供新的动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05年,全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年均递增10%以上;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十五”期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000万人。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息、物流、社区、中介、休闲、文化等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5%以上。[page]
  ——区域中心城市率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到2010年,全省实现产业和就业结构“三二一”的序列目标。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其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5%左右;基本建立现代第三产业框架体系。
  到2020年,基本实现第三产业现代化,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行业
  根据浙江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确定以下十大行业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一)商贸物流业
  充分发挥浙江“小商品、大市场”的优势,着力推进专业市场功能创新和交易方式现代化,巩固和提升在全国及区域商品市场中的龙头地位。适应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购销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重点建设辐射全国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业态创新和组织再造,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运输市场体系,运输结构趋于合理,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套的快速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建成以铁路、航空、高等级公路。干线航道为骨架,港口、车站。机场为节点,中心城市为枢纽的水陆并举、干支相连,并贯通全省、连接国内、通向世界的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广泛运用新科技,发展便捷、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提升城际都市区和城乡公共运输水平,提供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
  对商贸流通、发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行业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重组,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积极利用邮政网络,加快速递业的发展。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枢纽的高效物流网络。
  (二)信息服务业
  加快建设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专业化、精品化、个性化、规模化为方向,改造提高传统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顺应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进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融合,开发各类公益性和商用大型数据库,加快系统集成,创办电子图书馆,着力拓展电子商务、电子家务、在线数据处理、远程教育和医疗、综合与专业信息、可视会议等网络增值服务。建设电子政府和电子社区,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加快发展一批网络接入服务商(ISP)、信息内容服务商(ICP)和信息应用提供商(ASP)。发展农业、农村信息网站,提升行业、企业、市场等一批特色专业网站。
  (三)文化传媒业
  传承河姆渡、良渚、吴越和南宋等历史文化精髓,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整合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广播影视、音像电子、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工艺美术等产业群。逐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促进相关行业的互相融合,组建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积极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努力开发适应不同文化消费群体需求的文化产品,培育浙版图书、美术书法、印学和地方艺术剧种的市场竞争力。规范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的文化内涵,逐步建立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广告信息传播和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杭州西湖文化广场、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文物保护,重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大众性文化设施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渠道和经营方式,逐步建成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全省的文化传媒网络。[page]
  (四)旅游会展业
  充分利用浙江旅游休闲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良好的优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休闲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成浙东风情线、浙西山水线、浙北水乡古镇线、浙中南生态线等4条国际旅游线,形成以杭州为中心、国家级风景区和度假区为骨干、省级风景区和地域特色度假区为集散的全省旅游网络。大力发展休闲、商务、文化、观光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开辟海岛、水乡、森林、农家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都市旅游。开发具有江南特色、民俗风情、历史遗存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浙江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办好国际钱江观潮节、杭州金秋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塑造具有国际和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坚持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并重,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积极发展会展业。以西湖博览会和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为重点,全方位地拓展国内外会展市场,塑造会展业的知名品牌,加快建设若干个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化会展场馆,逐步把杭州、宁波建成国际性会展城市。依托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举办高新技术、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国际学术会议;依托大型专业市场、块状特色经济,办好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绍兴中国轻纺产品博览会、宁波服装节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展览会,逐步形成各城市在国内外的会展特色。
  (五)社区服务业
  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构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业。围绕方便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家政、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积极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扩大就业渠道;扩大网点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特长的社区服务人员,积极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提高社区的组织化程度,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对象管理以及社区文化、社区保安、社区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立服务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
  (六)金融保险业
  发展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浙江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创造条件组建省级存款保险公司,积极培育和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逐步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努力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信用安全。
  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投融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培育特色鲜明的浙江板块,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努力拓展项目融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发展保险业,发展保险评估业务,拓展保险投资、工程保险、理赔代理、再保险等新业务,创新保险营销方式,适时开展国内外联保,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金融保险服务现代化水平,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电子化、支付系统现代化、信息系统网络化。
  (七)中介服务业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功能,大力发展会计、法律、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政、企业、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代理、企业诊断、市场调查、公证鉴证、法律服务、家庭理财等各类中介业务。强化行业协会建设,规范资质管理,加强行业自律和法律监督,造就一支诚实守信、精通业务的高素质专业队伍。[page]
  (八)房地产业
  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供应、转让机制,保持土地供求动态平衡,充分利用级差效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搞好城市连片开发,注重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与房地产开发的配套;加快城郊房产开发,提供空间开阔、环境优美的绿色住宅小区;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着力改善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多层住宅小区。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发展住房消费信贷等配套金融业务。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引导居民通过房屋置换和租赁,优化住宅结构和功能,不断改善居住条件。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提高居室装潢质量。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九)公共服务业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
  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营运、保值增值和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强化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救助责任,发挥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保健需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会化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及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馆等设施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实现体育的生活化人众化。推进竞技体育逐步向实体化、职业化过渡,积极探索运动会和大型比赛的产业化经营。
  进一步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水、电汽、热等公用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市政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公交、园林、环卫等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用服务。积极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咨询等环境服务业。引入产业化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环保设施建设和经营。强化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促进废物利用,加快生态建设,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查禁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运用高技术手段,加强社区电子报警系统建设,提高保安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十)科教服务业
  建立健全以科技产业化为方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中介机构为桥梁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服务的社会化,依托中心城镇,面向企业和农村,建立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网络。加强包括杭州软件园等国家级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特色工业园区,建立一批民办公助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培育技术市场,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保护知识产权,活跃技术交易,加强科技交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自然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增强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加强软科学研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具有浙江特点、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在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运用网络技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通过自学考试、广播电视教育、函授等多种方式,推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名牌学校和杭州下沙等五大高教园区,增加优质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供给。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推进企校联合和产教结合。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扩大农村教育覆盖面。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鼓励开放式办学,推进“双语”教学,积极开展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page]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要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政策导向:
  (一)推进服务行业的市场化,优化资源配置。
  进一步加大垄断性服务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分离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加快实行企业化经营。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逐步取消限制民间投资的规定。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服务业,积极探索特许权经营,鼓励多家经营、适度竞争;对存在不同程度垄断行为的服务行业,凡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破除地区分割,加快形成统一的服务市场。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并购。
  (二)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培育新增长点。
  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改革进程,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按其性质,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法人单位。加快放开具有营利性质的社会事业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加大政府对非营利性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校、医院、研究所、文化和体育设施等。科教文卫服务实体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推动发展机制的根本转变。所有挂靠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经营性中介机构,都要与挂靠单位脱钩,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济组织。
  (三)推进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拓展发展空间。
  着力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促进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采购运输、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性活动外部化、社会化,把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结构、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与造就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生产服务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逐步把物业管理、汽车运营与维修、接待服务、餐饮、教育、医疗等分离出来,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合理配置,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生公寓、学校餐厅等服务设施。
  积极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转变消费观念,把家务劳动转化为有偿的社会消费行为;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把住户式服务与计时服务、计项服务结合起来,拓展精神服务等新领域,提高家政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增强竞争能力。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多边协议,逐步有序地推进商业、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和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鼓励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浙江落户发展,开辟国际化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入世”过渡期,充分利用例外和保障条款以及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对相应的服务产业进行必要的扶持,提高竞争力。
  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仓储运输、船舶维修等,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以软件开发等为重点,积极拓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出口;鼓励建立境外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和贸易公司,到国外开办分市场、健全营销网络,创造条件鼓励服务型企业到境外投资。
  (五)推进服务设施和服务组织的网络化求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设施网络的规划和建设。适应未来货运物流化和客运高速化的发展趋势,集中抓好运输干线、重点枢纽以及沟通毗邻省市的主通道建设。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城市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依托中国小商品城和中国轻纺城等,建设大型物流基地,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物流设施网络,提高配送能力,提供便捷安全的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在各大城市规划建设零换乘枢纽站,连接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与轻轨、公交等市内交通,方便居民出行。依托浙江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浙江有线电视网、浙江经济信息网、浙江科技信息网和浙江教育科研网及其互联工程,为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构筑坚实的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以杭州、宁波、温州等区域性信息枢纽,实施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工程,提高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通过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把商业、餐饮、社区服务、游客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有机组合,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合理规划建设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文化娱乐区、高教园区和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引导第三产业集聚,形成集群优势。开发区要依托母城的服务网络,实现综合开发,配套发展。[page]
  以推广连锁经营方式为重点,加快服务组织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加盟联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小企业加盟强势企业,扩大连锁商业的经营规模,培育跨地区、跨部门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进一步拓宽连锁领域,在快餐、修配、装潢、旅游、图书、家政、快递、医药、娱乐健身、家电、美容美发等行业推广连锁经营。
  (六)推进环境优化,促进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导。采取积极的财税、金融、投资和价格政策,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采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和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第三产业综合协调机构,规划、协调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改进用人机制,为第三产业提供人才保证。制定积极的消费政策,优化服务消费环境,鼓励和引导居民扩大住房、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家庭装饰等消费支出,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鼓励利用闲暇时间,推动休闲消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实物性福利转化为货币化收入。
  制定和完善服务业的地方法规,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在行业标准、价格管理、职业道德、纠纷仲裁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改进统计工作,完善第三产业监测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服务业的自我规范和约束机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