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实践合同什么时候成立?成立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1 05:04
人浏览

  实践合同,是一种特殊种类的合同,简单来说,实践合同是一种要物合同,需要交付一定的标的物才能完成实践合同,那么实践合同什么时候成立,成立的规定是什么,这些在法律上有规定吗,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实践合同什么时候成立?成立的规定是什么的详细知识,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实践合同什么时候成立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现实交付才能生效的合同。

  那么实践合同的生效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根据合同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要件,合同可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诺成性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又称不要物合同。如买卖合同。而实践性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借款合同。约定生效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效力待定的合同,经相关人员追认之后,合同生效。比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实践合同在合同成立的时候,就开始生效了。

  二、实践合同成立的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三、定金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首先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在这种合同中,除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必须有一方实际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果。实践合同则必须有法律特别规定,比如定金合同,保管合同等。

  定金合同签订时的主体应当与主合同的签订主体保持一致,因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体不一致,定金合同无法起到担保的性质。

  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所以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比如通过现实的货币支付还是银行支付。如果是以银行支付的方式必须以收到交易凭证视为交付。

  定金合同中定金的具体数额,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若定金的数额约定过高,就有可能使得守约方获得的损害赔偿过分地高于其实际损失额;若约定过低,则起不到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因此,定金的数额应少于合同应给付的款项,其具体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实践合同什么时候成立?成立的规定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实践合同作为一种不常见的合同,我们在签订的时候,还是需要按照合同法的要求来签订。大家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