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留置权适用范围的限制性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30 23:51
人浏览

  核心内容:留置权适用范围的限制性规定是哪些?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按照约定。只要不属于这两种情形,又符合留置权成立的条件,均可以成立留置权。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第二百三十二条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本条是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限制性规定。应该说,担保法制定的时候,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一套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形成,规定留置权较为狭窄的适用范围是妥当的。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关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将留置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因无因管理、仓储合同及其他服务合同发生的债权中是必要和合适的。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留置权的立法来看,也几乎没有逐一列举留置权适用范围的。

  因此,物权法没有明文列举留置权的适用范围,而只是在本条中对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作出限制,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只要不属于这两种情形,又符合留置权成立的条件,均可以成立留置权。

  第一,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规定。如果法律基于公序良俗等原因明确规定某些情形下不得留置或者某些财产不得留置,则须依照该法律规定,不得成立留置权。

  第二,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按照约定。对于当事人已经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都不能成立留置权。比如,承揽合同当事人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排除留置权,则在定作人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时,承揽人也不得留置完成的工作成果,而应当依债权本身的效力提起追索价款及违约金的诉讼。

  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法律之所以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主要是由于留置权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则,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担保债权的实现,并未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基于意思自治而自愿放弃这一权利,法律自然无需干涉。

  网友们在关注:

  ■ 质权和留置权的区别是什么

  他们的区别在于,留置权是法律规定的,质权是由当事人约定的;留置物被他人占有,留置权人只能依据占有权请求返还原物,质物被他人占有时,质权人依质权请求返还质物……【详细】

  ■ 留置权消灭原因有哪些

  债权消灭,债务人另外提供担保,留置权人放弃留置权,留置权人对留置物不再占有,这些原因都是造成留置权消灭。接下来为您详细介绍留置权消灭的原因……【详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