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买卖合同怎么订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3-07 17:21
人浏览

  无论进行什么买卖签订买卖合同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下,如果违法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合同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说如果要签订合同的话,首先要主体以及客体,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行签订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买卖合同怎么订立问题的详细解答,带着问题一起往下看。

  一、买卖合同怎么订立

  第一,主体要适格

  主体适格,即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当事人是单位的,一般要求有效的营业执照、交易对象属于其经营范围、法律法规要求有特别资质的,一定要具备相应资质证书;当事人是个人的,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代理人的,应当持有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第二,内容要合法

  这主要是指交易标的不能是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交易的物品,或者对合同交易的内容有特别要求。比如:房屋买卖要具备产权证、土地证。拆迁房屋上市交易需要经过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同时被安置的家庭成员要全部同意;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无效、个人借款约定利率不得超过贷款利率的四倍等。

  第三,注意约定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保障合同全面履行的有效保障,当事人往往因为双方关系融洽,忽视约定违约责任,而一旦一方出现违约情形,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也就无法保障合同全面履行。比如二手房买卖,最易忽视户口迁移问题,往往导致买方拿到房屋后却无法将户籍入户,如果约定违约责任,就对卖方产生有效的约束力,可以有效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二、买卖合同怎么签才有效

  首先,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合同的成立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2、订约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合同的成立应当具备要约和承诺二个阶段。

  其次,对于已经成立的合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效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拘束力。法律规定的合同生效要件有以下几个: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订约主体不合格,所订立的合同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三、合同有效的时间怎么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合同有效成立的时间即为合同生效的时间。

  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将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的,合同自手续完备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法律”系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立法文件;“行政法规”系指国务院颁布的法规。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合同属于办理批准、登记方生效的合同:国家机关作为保证人的保证合同;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的抵押合同;以可以依法转让的股票、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质押合同等。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买卖合同怎么订立问题的详细解答,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签订买卖合同,我们要知道主体的是格以及内容的合法,并且合同的有效时间,我们也一定要详细并且清楚地知道,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