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管理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2-08 11:32
人浏览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管理规定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4-07-05 生效日期: 1994-07-05 发布部门: 广播电影电视部
发布文号: 广播电影电视部令第14号

现发布《关于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孙家正
                        一九九四年七月五日


关于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繁荣中国电影创作生产,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保护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制片者(法人或自然人)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中外合作摄制电影,指经中国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事摄制电影的法人(以下称中方),与外国法人以及自然人(以下称外方)在中国境内外以联合摄制、协作摄制、委托摄制等形式制作电影的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外电影制片者在中国境内外合作摄制以下电影的活动:

  (一)故事影片(含舞台、戏剧艺术片);

  (二)美术影片(含动画、木偶、剪纸片等);

  (三)科学教育影片;

  (四)纪录影片;

  (五)其它影片。



第四条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活动包括下列形式:

  (一)联合摄制,即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含现金或劳务、实物)、共同摄制,并按各自投资比例分享影片权益、分担影片风险的活动。

  (二)协作摄制,即外方出资,提供主创人员在中国境内拍摄部分场景,中方以提供设备、器材、场地、劳务等方式给予协助的摄制活动;题材、主创人员均为中方,外方仅以资金投入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拍摄活动,一般不应作为协作摄制。  

  (三)委托摄制,即外方投资,委托中方代为摄制的活动,这种形式一般只适用于短片。

  (四)其它合作摄制形式。



第五条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我宪法、法律及有关规定;

  (二)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安定;

  (四)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五)不得损害第三国的利益;

  (六)其他法规规定的内容。

关联法规:

第六条 国家对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活动实行许可证制度。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是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行政主管部门。

  广播电影电视部在中外合作摄制电影过程中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检查中外双方对中国合作摄制电影方针、政策、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批准或不予批准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剧本;

  (三)批准或不予批准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立项申请、报告等文件;

  (四)批准或禁止中外合作摄制的电影或素材出入境;

  (五)批准或禁止中外合作摄制完成的影片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公映;

  (六)颁发中外合作摄制电影许可证和公映许可证;

  (七)调解、处理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纠纷。



第八条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受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承担以下合作摄制电影业务:

  (一)为合作摄制电影者联系、介绍合作对象和提供资信服务;[page]

  (二)对中外双方拟拍摄的电影剧本进行咨询;

  (三)承办中外双方合作摄制电影的立项申请报告和协助签订合作摄制电影合同,并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协调和管理;

  (四)承办对方人员的进出境签证等事项;

  (五)承办外方以实物投资和自用的设备、材料等的进出境申报事项;

  (六)对中外合作摄制完成的影片与批准立项的剧本(导演本)进行对照初审;

  (七)电影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九条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立项申请程序是:

  (一)中外双方应首先将拟合作摄制电影的中文(汉语普通话)剧本(如果原剧本是外文,应提前翻译成中文)及相关文件提交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进行咨询。

  (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在收到该剧本后七日内提出咨询意见,并将该剧本及提出的书面咨询意见连同中外制片者提交的立项申请和相关文件、预算资料报送广播电影电视部。

  (三)广播电影电视部在收到立项申请报告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逾期未接到审批书的,申请人有权查询或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申请人所报立项申请及相关文件有不当之处,广播电影电视部可要求申请人限期修改,审批期限亦可相应延长。

  (四)经审查批准并取得中外合作摄制电影许可证后,中外双方应在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协助下签订合同,该合同为唯一合同,并将所签合同报送广播电影电视部备案。合作摄制电影合同签订后,双方方可进行摄制活动。

  合作摄制环保、农业、工业等专题科研、学术、教学等电影,亦需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



第十条 以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形式合作摄制电影的导演、摄影师等主要创作人员须报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一般应以中国境内公民为主。



第十一条 中方制片者有权拒绝违反本规定第 五条的合作摄制活动,对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 除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外,合作摄制的电影底样片冲洗及后期制作,应在中国境内完成。剪余的底样片素材由中方保存,影片公映一年之后方可出境。



第十三条 中外双方有权依照合同对合作摄制电影的活动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中外双方必须遵守电影主管部门对剧本或完成片的审查结论,对需修改或删剪的内容,必须进行修改或删剪。



第十五条 中外双方合作摄制的电影完成片或双片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依据《电影审查暂行规定》有关规定报送电影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批准并发给公映许可证后,方可在中国境内或输出境外公映。

  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通过的剧本,合作双方均不得擅自对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

  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通过的影片为该影片的唯一版本。影片可根据放映国家和地区审查规定酌情删剪。



关联法规:

第十六条 对未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的影片或在后期制作时擅自改变了原批准内容的影片,中外双方或第三方均不得私自印制拷贝或复制成其他音像制品在中国境内外公映。



第十七条 外方应通过中方合作单位或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在中国境内聘用电影创作及劳务人员,并应依据中国法律、法规与应聘者签订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规定聘用期限、报酬、劳动保险及劳动保护等条款。


[page]
第十八条 外方以设备、材料等实物作价投资,其价格不得高于当地同类设备、材料等的国际市场中间价格。



第十九条 以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形式摄制的电影,版权归合作方共同享有。任何一方不得损害他方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外方人员在中国境内参与摄制电影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当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中外双方应依法纳税,并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广播电影电视部收取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的管理费不得超过该影片摄制预算的百分之一。



第二十一条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立项申请书的内容(见附件1)要真实可靠。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中外合作摄制电影合同,是指外方制片者或投资人与中方在中国境内外合作摄制电影的书面协议以及该协议的补充、修改文字资料和附件等。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合同的主要内容参见附件2。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中外合作摄制电影预算,指中外合作摄制电影合同各方一致同意的电影摄制计划的预期财务安排,经各方签字后与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力。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预算书的主要内容参见附件3。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根据情节轻重,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九条第(四)项规定的,没收所摄制的电影片及全部素材,并对合作摄制的一方或双方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十四条规定的,不发给公映许可证;

  (三)违反第十五条规定的,除海关禁止该影片输出外,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有权禁止该影片在国内公映,没收其全部非法所得和摄制的影片,并对合作摄制的一方或双方处以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十六条规定的,禁止该影片及其复制品输出境外,并对合作摄制的一方或双方处以该影片实际成本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第十九条规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规定处理。

  (六)被处罚者如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如逾期不提出申诉又不接受处罚的,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关联法规: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香港澳门地区及台湾省电影制片者来境内合作摄制电影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符的,一律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1、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立项申请书内容

    2、中外合作摄制电影合同内容

    3、中外合作摄制电影预算书内容



  附件1、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立项申请书内容


  制片者(出品人)名称、简介、国别、地址、通讯方式及电话和传真号码;

  电影名称及剧本; 

  投资方式和投资的简要说明;

  电影内容的简要说明;

  计划开始拍摄时间、周期和内外影点;

  制片人、导演、摄影、主要演员的个人简介;

  导演、摄影、主要演员等受聘的有效书面证明文件;[page]

  中外方投资人的有效资金证明;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咨询意见及项目负责人姓名和简历。



  附件2、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合同内容


  序言;

  合同各方的法定名称、地址、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合同各方主要权利、义务和责任;

  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的提供者、改编及授权规定;

  筹备和拍摄计划;

  拍摄内、外景点,主要演职员及底样片冲洗、后期制作单位的选定;

  投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成本及费用分摊方式;

  投资付款时间和方式;

  影片审查发行放映事项;

  影片著作权(版权)和邻接权及其他权益的分享规定;

  影片发行区域划分和发行收入分配规定;

  影片底片权益规定;

  影片洗印、后期制作费用摊销方式;

  影片复制品及副产品的权益分配;

  影片和素材、设备、器材的进出境和海关申报;

  临时人员的进出境和签证手续;

  财产和物资清算;

  不可抗力和不可抗力事件的约定及其免责规定;

  违约责任和罚责;

  争议解决方式;

  法律适用和管辖;

  生效和终止;

  其它。



  附件3: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预算书内容


  拍摄计划的预期财务安排,经合作各方签字后对签字各方具有与合同相同的法律约束力。摄制预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投资总额及资金来源;

  主要演、职员报酬或报酬标准;

  设备、器材及胶片等消耗材料的价款或作价方式及价格标准;

  场地和场租费计价标准或支出标准;

  设备、器材租赁费用;

  仓储、运输费用;

  全体演职员食、宿、加班和交通标准或支出标准;

  后期制作费;

  税款和有关管理费的缴纳;

  不可预见费用和保险费用;

  财务、审计和法律费用;

  超支或超预算的资金来源及其担保或保证;

  拍摄预算可经合同各方联合或各方单独在合同签字后任何时候进行审计;但摄制预算以合同各方签字为准,不以审计为生效条件。




  



相关法规:中外 合作 广播电影电视部 摄制 电影 管理规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