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28 12:21
人浏览

  我们在做司法鉴定的时候,经常会对精神障碍进行鉴定,也就是鉴定者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等等情况,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

  1、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2、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3、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

  4、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5、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二、法医精神病鉴定范围包括什么

  1、邢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责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实施危害行为时并无精神异常;

  (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2、刑事受审能力:是指刑事被告人参加庭审,接受审判的能力。具体是指刑事被告人理解自己在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和自己行为在诉讼中的意义,能够行使诉讼权利,并能与辩护人合作为自己进行辩护的能力。它可分为有受审能力、无受审能力和部分受审能力。部分受审能力是指被告人在某种治疗措施或其他科学措施下,具有的受审能力。

  3、服刑能力:是指被鉴定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者被裁决受治安处罚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民事行为能力:简称“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有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5、精神损伤程度鉴定:是以其精神障碍出现与所遭受伤害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作为鉴定的基础和前提,评定损伤程度时对有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发现。

  6、智能障碍(智力低下):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智力水平(智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也就是我们常说智力商数为70分以下的人,同时伴有适应能力缺陷。按病理及进展的不同而分为进行性智能障碍和非进行性智能障碍。

  三、精神病鉴定要多少钱

  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收费也有区别,一般是根据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而且在鉴定之前有些鉴定机构会要求作一些检查,这些检查费用比普通的高不了多少。司法鉴定更是比常规鉴定贵一些。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司法鉴定精神障碍标准的相关内容。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医学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刑事、民事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有关的司法判定问题。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