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证据体系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28 09:42
人浏览

  交通事故在进行证据的处理时,是需要按照交通法所规定的证据收集办法来的,这样才能够确保交通事故的证据收集是能够有法律效力。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交通事故证据体系是怎样的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的吧。

  一、交通事故证据体系是怎样的

  (一)、提起诉讼的证据

  1、致害人身份信息,如个人身份证、企业登记信息等。

  2、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二)、证明身份的证据

  1、法定代理人、户口簿、身份证、公安部门的户籍关系证明。

  2、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

  3、个体业户、身份证及营业执照。

  (三)、抢救费用和医院的医疗费证据

  1、抢救医院和县级以上医院的抢救费用和医院的医疗费单据。

  2、医院治疗诊断证明书、病历、转院治疗证明、法医鉴定书。

  3、医疗终结后,需继续治疗的费用,应有治疗医院的继续治疗意见或法医鉴定意见。

  4、自购药费单据,应当附治疗医院的处方。

  二、一般赔偿责任划分原则是怎样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下列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调解:

  1、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予以赔偿。超过交强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赔偿责任划分原则是怎样

  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1、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赔偿责任;

  4、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赔偿责任。

  无交强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看到这里,法律快车小编相信你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了,所以在进行交通事故证据处理的时候,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才是可以的。好了以上就是交通事故证据体系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