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城乡居民养老险缴费标准调为12个档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0 04:13
人浏览

  核心内容: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该意见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调整为12个档次。“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12个档次。

  《意见》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调整为12个档次,最低100元,最高2000元。同时还规定,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此前,新农保的缴费标准为5档,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城居保的缴费标准分为10档,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

  此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不仅档次增多,且缴费金额也大幅提高。为此,意见还专门提出,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昨天在回应“新农保城居保只够老人零花钱”等问题时表示,待遇水平的提高要循序渐进,对于广大农民来讲,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土地的收益和家庭收入,基本养老金只是补充性收入。

  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 缴费满15年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page]

  职工居民养老险 7月1日起可衔接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是继国务院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出台的又一项重要政策,主要是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

  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只要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含延长缴费至15年)的,就可以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如果不满15年,可以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参保人员无论是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还是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将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随同转移,累计计算权益。

  同时,按照优先保留待遇较高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原则,明确了对参保人员重复缴费和重复领取待遇情况的处理意见。暂行办法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施行。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