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创业环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30 08:19
人浏览

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特别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扩大就业写进工作报告,把改善就业环境与增加就业岗位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意义深远,给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增加就业岗位在于处理好五个关系

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重要的是要有比较充足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就业岗位要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创造。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种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并且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使绝大多数劳动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之中,是工业化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工业化的显著特征。我国国有企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职工人数在逐年减少,以致出现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增加就业岗位成为我国工业化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劳动者不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不仅不能在工业化建设中发挥力量,而且也影响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社会就业,在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方面走出了比较有效的路子,有些已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在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全面概括和总结,他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第一,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第二,要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强国有企业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培育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各种产业和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很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第三,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减员增效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分流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第四,要正确处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三农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第五,要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五条原则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共同的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增加就业岗位,每条原则侧重点都包含着增加就业岗位内容。正确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是我们扩大就业的法宝,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所在。

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涉及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必须要下很大的工夫。首先,要继续深入理解处理好五个关系的核心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其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总的要求是,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要使就业岗位能较多增加,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因而在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目标上,必须把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并且对实现这两个宏观调控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其次,处理好五个关系要从政治高度理解执行“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思想。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规划时,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又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硬指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就业压力比较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解决民生和稳定放在第一位。

第三,要树立长期不懈贯彻落实的思想。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是对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处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关系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关系具有长期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劳动力就业需求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向境外输出只是杯水车薪,主要还应在国内解决。在经济发展中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所以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决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必须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

创业环境改善正在出现新局面

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扩大就业中必须履行好的两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重要职责。就业岗位的增加来自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要靠全体人民永不停息的创业。创业是就业岗位增加之源,改善就业环境能使这个增加之源得到涵养,永葆源头的活力。

好的创业环境从大的方面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中,人们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都得到尊重、支持和保护。在人类历史发展重要时期,都出现过政治思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变革的局面,也都出现过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巨大发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这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发展预期。在新世纪头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的殷实。这个重要的战略发展预期,需要全国人民更加奋发有为,艰苦创业。这是全国人民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智慧的时代,也是需要并且能够产生大批成功创业者的时代。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任务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而且时代也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这一要求的环境和条件。

创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在要求。人们创业思想、行业的产生是与当时当地各方面环境和条件相联系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创业的环境和条件决定着创业的思想和行为,人们创业实践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创业环境的现实状况。一切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进步力量无不努力改善人们的创业环境,自觉地引导人们从那些不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全国人民艰苦创业的奋斗史,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改善创业环境的发展史。试想,没有几十年所有制调整完善,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没有计划经济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人们的思想怎能解放?创业又从何谈起?这是不言自明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十六大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奋斗,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凝聚起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就是制定并贯彻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性发挥的政策,改善创业的环境。十六大对改善人们创业环境,在思想观念上又有新的历史性突破,为人们创业开辟了新的思想境界。

所有制是否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千百年来影响人们生活积极性的根本问题,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单一公有制是妨碍人们创业的最大障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在很长时期困扰着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创业积极性,但有些人仍有余悸。十六大报告在过去对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织部分、要积极鼓励、支持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坚决地明确了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阐明两者可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论述,把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等都讲得更加坚决、明确和具体。人们创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一切疑虑可以通通打消。如何正确看待劳动价值和个人财富也是改善创业环境非常普遍的问题。社会主义尊重劳动,反对剥削,只有劳动创造价值。那么科研、技术、管理是不是劳动?能不能创造价值?应不应得到尊重和肯定?从事这些活动是不是有不劳而获之嫌?对积累私有财产会不会招来麻烦?对这些问题疑虑更多。人们思想中经常带有这么多问题,创业无法放开手脚。十六大报告一席话使人们能够把这些疑虑一扫而光。报告郑重宣告“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些话对创业环境的改善何等彻底、又何等痛快淋漓!对创业者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肯定,在改善创业环境中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个体和私营经济活动的人,拥有大量财产的人能否成为社会先进分子、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可不可以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员,这些是过去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人们创业可以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政治上总觉得低人一等,创业中直不起腰杆。十六大报告明白无误地昭告世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并且在新修改的党章中明确规定,这些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和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一样申请加入共产党,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对创业者政治上的最高肯定,对创业精神的最大鼓励。十六大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一定会逐步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也一定会逐步营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局面也一定会出现在社会各个阶层人们面前。

当前,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改善创业环境送来强劲的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改善创业环境上要做哪些工作呢?第一位的还是要把十六大关于在思想观念上改善创业环境的论述学深、学透,并切实贯彻到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中去。十六大在思想观念方面把创业环境推进到更新、更高的境界。关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论断,关于尊重、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合法劳动、合法非劳动的论断,关于对民营创业者、科技工作者及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都要给予表彰的论断,都在过去论断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深化,更加体现了对所有劳动者、社会各个阶层,对人民和社会所作贡献的尊重、肯定和保护,劳动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情舒畅想干事业、干成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是把他们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和落实到创业的具体实际行动中去。

改善创业的政策环境十分重要。创业是具体实际的活动,每项创业活动都涉及资金、技术、场所等具体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能否在政策上提供支持至关重要。对创业者进行帮助指导,也是改善创业环境的重要内容。创业者干的是过去没有过或者没干过的事情,缺乏经验,特别需要人们的帮助指导。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人士积极帮助指导创业者创业取得了很好效果,如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等。上海市对创业项目进行招标,对创业人员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在创业过程中进行具体帮助指导,受到创业者好评,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创业是实现就业的最佳方式

创业是最佳的就业方式,也是人生的理想追求。在创业过程中,人的本质是能够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创业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良性互动,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大好事。

我国在改革就业制度过程中,一方面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让劳动者到市场上选择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大都从事个体和私营经济活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是创业者自由驰骋的理想天地。

截止到2001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2423万户,私营企业202.86万户,从业人员达7474万人。个体和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20%,同时大大缓解了全国就业矛盾。近几年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也积极走自主创业之路,如上海等一些地方专门为下岗职工开展自主创业服务,大批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湖北在近几年有18万下岗职工走上创业之路,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还帮助其他60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体现了鼓励、支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思想,自主创业之路将越走越宽。

创业是开拓,是创新,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创业之路仍然十分艰辛。每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部令人感动的艰苦奋斗史,也有着闪烁人生哲理光芒的感言体会。有的创业者说,创业不只是为了谋一份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说,增强素质,学好本领,在创业路上才会越走越宽;有的说,创业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闯出来的,创业没有现成道路可走;还有的说,现在市场很大,但不是市场要适应你,而是你要适应市场,不经过艰苦努力是适应不了的,这些在创业实践中的亲身体会是创业者共同的精神财富。

文贝子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