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知识经济为你打开就业之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30 09:32
人浏览

知识经济为你打开就业之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技术在取代旧技术,新产品在取代旧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其影响下,就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每一位求职者都应关注这些新情况,采取应对之策,以叩开就业之门。

变化之一,技术人才比重加大。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越来越多地向技术含量高的人才倾斜。最近,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办了再就业招聘专场,28家中外合资企业提供的331个再就业岗位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招收比例上升到了50%以上,一线操作工人的招收比例下降到50%以下。而在过去,苏州新区劳动力需求中管理和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的比例一般为3:7。卢利电脑苏州有限公司最近公开招聘的300余名员工中,技术人员为200名,一线操作人员仅为100名。苏州新区中日合资索尼凯美高有限公司人事部有关人员明确表示,以后招收员工着重于管理和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已趋饱和,一般不予考虑。很多用人单位都十分注重技术等级和熟练程度,希望求职者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国在许多行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一样成为就业的重要凭据。据统计,苏州市大中专生持证者已近万人,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深受三资企业欢迎。

变化之二,管理人才奇货可居。如果说技术人才是“硬性”人才,那么以企业管理、人事、公关、精算师等为代表的,则可以被称为“软性”人才。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在对硬性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软性人才的素质、管理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外企表现得尤为明显。外企需要为自身“出思路,定方针,打市场,搞开拓”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是靠学校教育直接培养,而是在实践中成长的,因其数量少和能创造高附加值而变得奇货可居。据四川成都市对外企薪酬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事经理平均年薪为92526元,最高的达136522元,仅稍低于财务经理。外资企业把能招聘到具有竞争力的管理人才,作为增强市场实力和获得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外资企业在近年掀起了一场争夺人才大战。与此同时,众多年轻人纷纷埋头苦读,以期获得“MBA”等管理学位。不少已在外企工作的青年也自费学习“MBA”,希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去年全国录取的“MBA”学生有2000多人,而报名人数达一万余人。

变化之三,综合型人才被看好。现时用人单位最看好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目前,各类人才市场上,某些企业以年薪20万,甚至50万招聘既懂管理又会技术的人才,从中不难看出综合型人才的匮乏。专家们曾断言,未来决定市场命运的不再是生产,而是商品的流通。希望谋求项目主管的人必须是技术设计师,同时还需懂得管理,还得有与顾客保持良好关系的销售本领。由此可见,个人的能力与素质变得至关重要。曾是上海某大医院医生的小韩即深谙其中之道,他在当医生的几个中学了经济,读完研究生之后,某外贸医疗器械企业向他张开了双臂。担任销售代表的他游刃有余地运用着自己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干得非常出色,而他两、三个月的收入是普通职工一个人或几个人一年的收入。

上述现象的产生,对现时众多知识或技能单一的求职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一方面要突破原先的框框,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这些变化对众多高等院、技工学校、职校等教育机构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使培训的人才更适合市场需求,无疑是教育界面临的迫切课题。目前,很多学校已纷纷采取行为,苏州市技工学校八十年代末就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了现代科技知识及其运用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