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失业与再就业选择的几点思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22:22
人浏览

赖宝平(南昌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失业高峰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历史地分析,我国目前的职工下岗或失业是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也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在目前社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由政府大力促进和推动再就业工程是分流安置下岗、富余职工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最现实的选择。与此同时,面对“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我们也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的考虑。从教育体制、成人教育、职工培训等方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一套选人、用人、考核人、培养人的机制,积极开发人力资源。这也是增强劳动者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 政策支持和市场就业并轨——体制型失业的再就业选择。

体制型失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今天的下岗职工在当时进入体制内就业时,实际上每个人都抱定这样一种理性预期:不仅“面包”会有,而且房子也会有,福利待遇也会有,也因此,每个就业主体在选择工作时,通常都将国有大中型企业视为首选目标并以能够挤入这些单位工作为荣。经过了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教育”和“培养”,这种理性预期已经定化为保险意识。换言之,旧体制的低工资、高福利举措、政府的无失业担保以及未来养老保险的承诺等都已经固化为体制内就业主体的“意识形态”。如果说从一种体制转换为另一种体制会是一个艰难过程的话,那么让体制内就业主体由一种就业习惯转换为另一种就业习惯,同样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面包”可能会丧失,而且福利也同样可能会丧失。由此可知,体制型失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不得不面对的深层次矛盾。解决体制型失业问题,显然与解决其它类型失业问题截然不同。

不可否认,今天的在职失业者和下岗职工即使无“工”可作,宁愿继续滞留在公有经济部门而不愿彻底离开公有经济部门去非公有经济部门就业,原因就是这一就业行为选择背后的利益:一是政府应当对过去的劳动贡献予以补偿;二是体制内福利的转移问题,特别是住房福利和社会保险福利的转移问题。因此要解决体制型失业者的再就业基本思路是:政策支持和市场就业并轨,在体制型就业区域和市场型就业区域之间设置某种利益通道,以确保体制型失业者向市场型就业转变。基本的政策措施必须贯彻标本兼治的方针。首先对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一定要有保证,并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其次是在体制型就业与市场型就业之间实施具有变通和妥协性质的政策安排,以实现体制型失业者在非公有经济领域的“软着陆”。比如工龄连续计算:公有经济职工到非公有经济就业,可以连续计算工龄。第三,政府通过解除劳动关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不仅补偿下岗职工的待业生活费,而且按照工龄补偿其过去的劳动贡献,以诱导公有经济部门下岗职工的退出行为。第四,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二、人力资源开发——结构性失业的再就业选择

随着科技水平的更新换代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结构性失业始终依附于经济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摆脱的顽疾。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具有超前性,总走在广大劳动者知识技术水平的前面,劳动力知识技术水平的相对滞后使得劳动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和接受新的科学技术,熟练掌握就更需要假以时日。这就造成了结构性失业的长期存在。结构性失业既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和经济进步发展的阻力。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还必须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始。作为政府应该努力建立一套机制,创建一种环境,使劳动者能迅速提高自身素质,调整知识结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从而适应产业结构的变迁,促进经济的增长发展。因此,结构性失业调整的有效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

自从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以来,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战略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其中包括企业家和国家管理决策人员,也包括经济、管理和社会学家。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减少结构性失业,是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从社会的实践活动来看,人力资源开发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宏观人力资源开发,另一个是微观人力资源开发。宏观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国民素质为标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牵涉面广,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首先应制造一种促使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1)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通过社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2)创造温馨、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建立一套选人、用人、考核人、培养人的机制。(3)人才的竞争流动和晋升必须公开、公正、透明。其次,要强化职工的继续教育与加大智力的投资,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训练。美国的企业提出,为了使员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应当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日本提倡企业把“终身雇用”变为“终身培训”。面对结构性失业,我国更应从教育体制、成人教育、职工培训等方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和完善劳动者知识结构使之优化,培养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使之符合经济增长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下岗职工业务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老化,或技术单一,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有岗不能上,有业不能就的情况,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重新就业的需要。作为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应认清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新观念,不要沉浸于失意和报怨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培养技能,完善自我,寻找新的就业岗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