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下岗失业人员的福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15:57
人浏览

新开河北岸曾经是天津的骄傲,坐落着天津动力机厂、机车车辆厂、609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著名的白庙工业区……

  在国企改革中,大批职工离开岗位,昔日产业工人的宿舍区变成了下岗失业低收入群体的聚居区。


昨天的“老大哥”,今天的失业者。他们不仅需要找回一个饭碗,更需要找回一份尊严,找回一种信念。

  1997年9月,全市第一家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天津市河北区新开河街福音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在小王庄大街挂牌成立,给茫然无助的下岗失业人员带来了希望。

  经过10年努力,福音社区就业服务中心从单一的职业中介,发展成为具有劳务派遣、技能培训、劳动力资源管理、续接社会保险等多项服务功能的人力资源开发企业;从原来仅仅为一个街10个社区服务,发展到如今辐射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13个区。“福音”累计接待求职人员5万多人次,安置16000人次上岗就业。2002年,荣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集体一等功,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蝉联两届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

  率先发展闯新路

  创业10年,“福音”完成了自身发展的“三级跳”,创造了一连串闪光的“第一”: (下转第3版)

  (上接第一版)成立天津市首家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建立首批劳务派遣企业;率先在天津开发区注册人才服务机构;率先编辑出版《家政服务规范》一书并推向全国;率先开发了成套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实现了由简单安置向科学配置的转变,由单纯找岗位向开发创造岗位的转变,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创出了劳务派遣面试、培训、体检、档案管理、签订合同、工作跟踪、工资发放、缴纳社会保险、处理工伤和劳动纠纷等多功能、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管理模式。“福音”的发展之路,每一步都走在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每一个闪光的足迹都是“率先发展”的成果。

  “福音”先后经历了三次搬迁。2002年,在市、区劳动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80万元,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建成了当时全市一流的3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添置了3.5平方米大屏幕等自动化办公设备,还自行开发了多项应用软件。“福音”在服务大厅开设了24小时服务专线,使“福音”成为具备社区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事务受理等现代综合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一整套规章制度。敢于创新,用心地试,大胆地闯,使“福音”走出了一条既为政府分忧,又为群众解难,同时面向市场不断发展的新路。

  科学发展创新业

  安置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福音”要承担起这个任务,首先就要解决好自身生存的问题,在打造“福音”品牌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独特的“福音模式”。

  以高素质团队+科学规范管理,创造“福音效率”。“福音”将服务中心的劳动管理系统连接到各社区工作站,实现了信息互动、管理互动。经过“两知两清”大练兵,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像户籍民警一样,做到了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提户知名,提名知情,基本情况清,就业安置情况清。一天上午10点,一家民营企业打来电话,要求下午2点之前招齐20名员工,并派来了班车等候。“福音”全体工作员工放弃了中午休息,分头打电话通知人,经过面试、培训、办理手续,到下午2点,一分钟不耽误,20名员工全部招齐,准时乘车到企业上班。事后,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找了多少个中介机构,他们不敢接,你们却能在短短4个小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不是亲眼所见,不是亲身经历,谁也不会相信,'福音'真神了,我们算服了。”“福音效率”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系列管理软件。二是高素质的团队。

  以诚信为本+勤政为民,打造“福音品牌”。要擦亮“福音”品牌,就要依靠每一名员工的服务,将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团队风格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福音”工作人员常说,不管多辛苦,我们的服务水平不能降,信誉不能丢,牌子不能倒。一年的腊月廿九,开发区一家企业来电话:因有紧急出口任务,要招一批员工大年初三一早上班。大年三十下午5点,老茂生食品厂又打来电话:急需12名操作工。时间紧迫,“福音”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充分显现出来,根据求职人员登记册,工作人员有的打电话四处联系,有的逐户送岗位上门,一边提前拜年,一边通知来应聘面试,大年三十没有一个人提出请假回家,终于在除夕鞭炮声中,把人员全部落实。大年初三一早,几十名员工全部备齐、手续办好,齐刷刷地等待企业接人。这两家企业原来都不抱太大希望,以为生产任务一定要泡汤,结果是一天没耽误,令企业负责人由衷感慨。
  以超前意识 +延伸服务,建立“福音信誉”。为了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2003年,“福音”在滨海新区建立了分中心。分中心先后与16家外资、独资、国企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用人合同。按照现代化企业标准,分中心为企业进行全程人事代理服务。“福音”坚持优质服务,不放过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心设计。比如,开发区企业的班车站遍布全市。为了避免新员工上岗找不到班车站而耽误上班,“福音”工作人员就骑着自行车沿着班车路线走遍全市,并将班车站的具体位置一一记录下来,在培训时告诉新员工。“福音”的口碑越来越好,像滚雪球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几年来,先后有多家企业与他们合作,安置就业达3000多人次。随着就业形势和市场的变化,在关注下岗失业人员的同时,“福音”把目光瞄向了大中专毕业生,先后与32所院校签订了订单式服务协议。
  和谐发展谱新曲  以“四心接待法”面对求职者,满腔热情为百姓解难,把“福音”和下岗失业人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谱写出一篇和谐的乐章。福音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现有30名员工,其中16名是共产党员。他们中间有街劳服科的干部,有下岗失业人员,有社会应聘人员,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是,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团结在党旗下,形成一个坚守社区岗位的战斗堡垒,成为一支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执政为民的先锋队。  

在“福音”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里,除了大屏幕、有关劳动保障的政策规定、服务承诺标准,还有一块十分显眼的“我是共产党员”的标志牌。上面排列着党员的彩色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附有一句发自肺腑的警句名言。“福音”人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感、荣誉感,他们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下岗失业人员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传递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有些下岗失业人员,常常带着情绪走进“福音”。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找工作又恨不能离家近点、工时少点、赚钱多点、轻松一点。他们的条件难以满足,但他们的境况值得同情。“福音”工作人员总是以“四心接待法”面对那一张张愁苦的脸,以自己的热心、爱心、诚心和善心去温暖、感化那一颗颗失落的心。为解决大龄、无技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福音”成立了全市第一个“4050”人员社区保卫保洁队,创办了“百家乐公益公司”,承担了二十几个小区的保卫、保洁、保绿任务,安置了524名“4050”人员再就业。酷暑难当,他们为工人送去冰棍、西瓜;数九寒冬,他们集资购买了电暖器、微波炉,让队员们吃上热饭。针对一些大龄下岗女性家庭负担重、就业难的问题,他们又投资创办了密集型家庭手工业基地,采取集中和分散的管理方式,开展扦裤边、剪线头和钩编等适合大龄女性的加工业务。  [page]

“福音”坚持长年开展扶危助困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送岗位进社区,为弱势群体送温暖。他们与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二十一段副食商场、汇森房地产公司等民营企业建立了助困链接,携手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关系失业人员生存的大事。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正常地续接“两险”。因此,中心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不遗余力地为失业人员办理每一次申报程序,有时单为一件事就要跑上十几趟。经过他们的努力,一批劳动伤残纠纷、医疗保险等难题得到了解决,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从去年开始,“福音”建立了爱心社保援助机制,为那些交不出社保的特困者上保险,涉及8户34人。  “福音”的品牌是靠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的,是靠一滴滴心血汇集起来的,她真的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求职者带来了福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