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怎么分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08 23:33
人浏览

  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所获得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占为己有,比如路上捡到钱包,我们应该交还给失主或者是警察。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怎么分配?如何催讨不当得利债务?不当得利的特征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一、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怎么分配

  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的争论主要聚焦在给付有无“合法根据”这一要件事实的举证分配上。对此我国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践中多从救济原告的角度让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理由是如果按照原告举证的观点,那么原告需要对“没有合法根据”负有举证责任。而“合法根据”属于消极事实,从实际操作来看并无举证的可能性。如果仍由原告举证,原告将会因为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无法得到救济,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但是也有不同看法,不当得利之诉中是否有“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并不当然归于被告。原因有三:其一,让被告承担该要件的举证责任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此时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第2条,即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适用原告举证。其二,并非所有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都属于消极事实,上文所述先存在合法根据,后其根据消失的情形就属于积极事实,不存在举证困难。此时仍然将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则是对被告的不公,同样不符合法律的衡平理念。其三,若都以被告承担有无“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来进行不当得利之诉,将会无限扩大不当得利的适用范围,使不当得利之诉变为一种规避举证责任的诉讼,不但偏离了不当得利的立法目的,而且最终会导致此诉被滥用从而造成司法审判的混乱无序。当然,换一个角度看,一味适用原告举证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原告确实存在着对消极事实的举证困难,如果仅由于原告自身不可能举证的原因而失去追求个案正义最大化的机会,作为一名法律人,笔者认为同样可惜。因此建议:在是否存在“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应以由原告承担为原则,被告承担为例外。

  既然不当得利有无“合法根据”的举证责任需要区分情形进行分配,那么笔者就擅自将不当得利之诉按照原告举证的难易程度进行类型化划分:(1)自始无合法根据之给付。如原告因汇款操作失误而导致被告受益,则需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2)原先存在合法根据,后此根据消失之给付。如先存在着借款合同,后合同无效、撤销、终止的情形,应有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二、如何催讨不当得利债务

  1、债权人只能请求对方返还其所得利益,不能超越这一限度,也不能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2、不当得利人没有正当理由而执意不返还其所得不当利益,利益所有人可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规定追究其民事责任

  3、利益所有人在请求返还不当得利时,如原物尚存,则可请求返还原物。

  三、不当得利的特征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怎么分配的相关内容。若您有其它问题,可以登录法律快车的官方网站,免费咨询律师!

  责任编辑:周六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