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离奇“买车”7年被追还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17 17:59
人浏览

  买车已经7年,向银行贷款22万,可连驾照都没有的事主直到法院的偿还贷款执行通知书送到手里才得知自己早已是“有车一族”。昨日,在市中级人民法院21庭,市民张先生要求的针对自己被强制执行一案再审顺利开庭。虽然对胜诉很有把握,但张先生认为此事暴露了银行审批贷款中的疏忽大意,值得人们关注。

  莫名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

  2009年4月底,张先生接到公司同事的电话,说有福田区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送到了单位。虽然张先生一头雾水,但还是请同事签收了。

  当天下午,张先生拿到了这份执行通知书。仔细阅读,他吓了一跳,原来上面写着:“申请执行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燕南支行申请执行你/你司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一案,本院(2007)深福法民二初字第1769号民事判决书于2008年4月16日发生法律效力,因你/你司尚未履行上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全部义务,申请执行人已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我惹到什么官司了吗?”第二天,张先生和太太王女士立即赶到福田法院。花了31元复印出31张材料,张先生和王女士才搞清楚。原来早在2002年,有人冒用张先生的身份信息通过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华保深分司)的担保,在交通银行燕南支行贷款22万元购买了一辆小汽车,但没有按时还款。记者在福田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上看到,经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调查,张某(冒用张先生名字)所购买的车辆(车架号2006132、发动机号37452037)根本没有办理过车辆入户登记。而由于张某没有到庭,法院认为其放弃了对原告诉讼请求抗辩、对证据进行质证和对事实进行陈述的权利。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身份真实,借款及保证保险关系尚未有确切证据证明为贷款诈骗,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张某应该向原告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而由于华保深分司的担保原因,欠款金额的50%债权,由其替代燕南支行取得。

  记者在判决书上还看到,由于案情类似,另外两位市民王某、倪某违约纠纷合并审理,判决结果也与张先生类似。

  事主:身份信息被人盗用

  得知情况后,张先生大呼冤枉,自己的身份信息一定是被人冒用了。首先,买车人提供的身份证并非真证。张先生曾在2001年9月30日晚遭遇入室盗窃,当时连同身份证等财物一同被盗。但是,丢失的身份证是1999年签发的旧证,买车人拿的虽然是旧证,用的却是2000年之后才实施的18位身份证号码,因此肯定是伪造的。第二,户籍卡不是真的。买车人看到张先生的身份证是“110”开头,知道其是在北京办理的身份证,便伪造了一张北京户籍证明,籍贯为广西,而事实上,张先生“买车”时户籍已在深圳,籍贯也是广东。第三,各处买车人签名和指模和张先生的也不同。

  除了身份信息不真实之外,卖车一方信息也存在疑问。记者在买车人签字画押的委托书上看到,其写有委托交行燕南支行将汽车款22万元划至车商。然而,交警部门的调查表明,张先生“所购”车辆根本不存在。记者通过原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卖车的这家“深圳市天行健贸易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在福田区竹子林大富汽车交易广场,然而其营业执照已经被吊销。而为张先生“购车”所出具收入证明的“深圳市利鑫实业有限公司”,则根本没有登记过。

  “我2006年换过单位,而法院恰恰是在这段时间将传票送到了原来的公司,因此我一直不知道被起诉。可是,我这么多年手机号码都没有变过,要是办案人员稍微找找,就不会有后来的麻烦了。”张先生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中院于今年9月做出了再审的民事裁定。

  庭审:法官要求事主做签名指模鉴定

  昨日下午,此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第21庭开庭再审。与之前带给张先生的麻烦相反,庭审却只花了短短的15分钟,双方也未展开实质性的辩论。法官看过张先生提供的各种身份证据后,询问银行委托代理人银行当时是否仔细审核了这些身份材料,委托代理人表示对此不太清楚。最终,法官要求张先生做签名和指模鉴定,再做判决。

  张先生认为,法院判决胜诉应在意料之中。但是,此事暴露的许多问题值得人们特别是金融机构关注。买车人使用的身份证明显然是伪造的,其他许多信息从工作单位到户籍证明也都是假的,可银行方面没有看出来。“我们办过贷款的都知道,从银行借点钱手续多麻烦啊,要那么多文件才行,他们怎么就看不出来骗子用了假身份证、假户口卡呢?而且我们住在龙岗,为了这点事,已经前后跑到福田5次了,耽误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打官司还交了4000多元的诉讼费。我的误工费、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谁来负责呢?”

  “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最终还是收到了法院的执行通知书。如果等到银行冻结财产、连银行账户都用不了的时候才发现,恐怕就更加麻烦了。”张先生说。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