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ST公司频遭股权流拍冷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04 20:50
人浏览

  在悲观的市场情绪笼罩下,ST公司股权近期频频流拍,它们的重组之路愈加迷雾重重。8月份以来就有*ST沪科、S*ST盛润、*ST丹化宣告股权遭遇流拍或因故推迟拍卖,此外ST博信持有的矿业公司股权也历经两度流拍之后才修成正果。

  S*ST盛润昨日正式发出公告,称10月13日收到相关拍卖行的流拍通知,此次拍卖的S*ST盛润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1.91亿股股票,因无人交纳保证金而以流拍处理。

  虽然售价低廉但仍无人响应,弱市的背景成为关键因素。公告资料显示,S*ST盛润此次被拍股权参考价为1.1元/股,而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07年1月5日公司股价为2.92元。有业内人士表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ST公司股权流拍不是个案,一方面主营业务缺乏吸引力,一方面投资价值又打了折扣。

  事实上,这些遭遇流拍的ST公司股权并非无人问津。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S*ST盛润及*ST沪科在大宗股权拍卖的登记时间内,曾有数家企业表达出投资兴趣并进行咨询,因此不排除压价的可能。据悉,对这类拍卖而言,再次进行拍卖的保留价将不低于前次保留价的90%,而经三次拍卖未果时,法院应当将所拍卖的股权按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折价抵偿给债权人。

  因此,当这些公司股权再上拍台时,参考价格将更加低廉。*ST帝贤B大宗股权就是历经三次流拍后,8月4日被深圳中院裁定按最后一次拍卖底价以物抵债。而ST博信持有的矿业公司股权拍卖价也因两度流拍而经历了一次三级跳,从首拍的7513万元降到次拍的6011万元,最后以5600万元成交。

  股权流拍有着多米诺效应,相关债权人的投资收益也将受此牵连。有资产管理公司表示,在市场信心低迷之际,旗下很多ST公司的债权价值面临考验。但对于ST公司而言,股权拍卖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原因还是涉及大宗股权的拍卖往往引发实际控制人的变动。

  直面退市压力的ST公司只有通过实质性重组,才能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而流拍则意味着未来仍然充满变数。以S*ST盛润为例,此次股权拍卖还附带有接盘公司为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垫付部分股权的条件,流拍则直接导致股改实施拖延。S*ST盛润董秘余德山告诉记者:“首次拍卖价格是否合理,市场已经作出了反应,而流拍对公司股改的影响则难以界定,毕竟以后还要继续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