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王传涛:中国高校能不能破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21 10:23
人浏览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

  在美国,据说政府都能破产,所以,大学破产本该见怪不怪。可是在我国这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如燕山大学和浙江大学都负债几个亿了,人家还是可以转行进入房地产业,卖地生财虽然全无“学高”、“身正”的大学气度,但还有个“好死不如赖着活”道理不是。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睁眼闭眼,现在中国的大学正在“教育大跃进”的集体活动中亢奋着呢!

  因为学术腐败、教授不教、专家不专和行政化等重症加身,大伙儿们还是很希望大学能“推倒重来”的。顾校长的破产论也因此招徕无数叫好之声,有网友更是对此大加抒情:让大学破产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可是在我看来,破产论固然令人激动,可之于现实情况,却未必就是“叫好又叫座”。

  首先,“哪些大学能破产”是个问题。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坊间也一直存在着“国”与“民”的说法。如此,又何以保证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会出现“国”与“民”的现象?所以,到头来那些濒临破产的大学,很有可能还是些没有“皇袍加身”的“野孩子”。而公办大学那些与生俱来的顽疾,却会继续存在。

  另外,破产之后的债务,又该谁来偿清?调查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在2500亿元左右。具体到某个高校,欠债达到七八亿以上的学校也不在少数。破产后用来清偿其债务的是教育部的私房钱,还是国家公帑?如是前者,相信也只有那几个部属学校的份儿;而后者则需要看全体纳税人的态度。

  再者,但凡是破产的事都关乎地方政府的政绩与形象,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会轻易让本地的教育形象受损。即便到了无生可招的地步,地方政府为其光鲜颜面考虑也还会力保本地大学免于破产。

  最为根本的,大学破产也不是最终解决大学问题与问题大学的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大量国有企业破产的结果就是更大的国有企业组建起来了;不仅如此,还在其强大的垄断优势与傲慢之下,让国资委、发改委等部门更加束手无策,一俟“逼宫”,补贴还得给,价格还得涨。具体到教育,道理相同,中国大学的破产的结果,很可能是造就更大规模的学术行政化。

  “大学破产论”代表了当前社会对于大学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以此对大学们表达一下我们的不满情绪是可以的,如果妄图藉此根治大学问题,则未免太过一厢情愿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