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把媒体品牌保护进行到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0 02:17
人浏览

对于品牌进行保护是大多数媒体长期漠视的问题,媒体品牌频频遭遇商标抢注把媒体品牌保护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东窗事发 后院起火
传媒经济被公认为“影响力经济”,具有广泛影响力与高度竞争力的媒体品牌能够为传媒机构带来源源不断的商业利润。然而,传统体制抑制了传媒产品商品属性的发展,使其呈现单一的公益性。随着媒体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竞争的加剧,传媒产品的商品属性日益凸显,原有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恶意抢注媒体品牌的现象频频发生。
  “大风车”被申请注册在儿童食品、服装玩具商品上,“焦点访谈”或将成为白酒商标,而 “艺术人生”则在按摩器械、心脏起搏器等商品的商标申请中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玉瑞认为,媒体有天然的传播优势,自身品牌也就容易遭到恶意抢注。但是,众多媒体在对“无间道”牌防盗门、“布什”牌尿不湿这类事件进行大肆报道的同时,却忘了自身的品牌保护。
追根溯源 探寻原因
  媒体为何频频遭遇商标恶意抢注?此种现象折射出媒体自身品牌保护意识的淡薄。
  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蓝皮书》显示:中国内地传媒商标保护意识淡薄。在内地2700多份报纸中,除了天津的《今晚报》、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等少数报纸外,多数报纸都没有对自己的名称进行商标注册,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甚。而全国近8500家期刊中,商标注册率也仅为18%。
不仅如此,很多报纸和期刊名称还被他人恶意抢注,其中上海、浙江、山东和河北的报纸名称抢注率居内地之首。
拿起法律武器 让“克隆”走开
抑制商标恶意抢注之风,需要媒体提高自身的品牌保护意识。
媒体要了解有关商标注册的法律法规,对于必要的商品或服务类别,及早进行商标注册,对品牌施以有针对性的、全面的保护。此外,一旦遭遇商标恶意抢注,要及时采取救济手段和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媒体对自身品牌的保护不仅仅意味着对自身价值的维护,更是创造媒体长远经济价值、开发品牌潜在商业价值、保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必要举措,这不仅关乎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传媒文化的打造,最终影响我国的软实力构建和对外战略步伐的迈进。

时间: 2007-8-6
作者: 于 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