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商标抢注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08:05
人浏览

商标,这一被称为现代经济"软黄金"的商战武器,已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企业创名牌、消费者选名牌日趋时尚。而名牌由于疏忽,不及时申请注册,纷纷被人抢注。据说,澳大利亚一商人有一年就抢注了中国180个著名商标。请看--商标抢注

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就在诸多泊来品涌向华夏大地抢滩占位时,不少国内精品名牌也走出国门,登上国际大市场,擂鼓竞争。

也许是闭关太久,也许是市场经济在我国还不长,商标,这_被称为"软黄金"的角逐市场的锐利武器,却又成为我国不少企业走向市场的障碍。名牌被人抢注,犹如市场竞争的杀手锏,每每让人措手不及,猝不及防。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保护"软黄金"!

抢注。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

同仁堂,这一有着300多年历史、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牌子--老字号,广为人知,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利润,也为国家争来了诸多的荣誉。然而在颇信中医的日本,已难寻芳踪,因为早在1983年,"同仁堂"药品要进入日本市场,或以重金买回本属自己的商标的使用权,或者易名重拓市常否则即为商标侵权而被诉诸法庭,对簿公堂。幸亏国家商标局面对现实,在1994年及时确认"同仁堂"为国内驰名商标,依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关于"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内容,及时挽救了"同仁堂"商标的市常在国际大舞台上,近年来,许多企业在出口自己的名牌产品时,因商标被抢注而受阻国门,如"杜康"在日本被抢注,"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西安的"标准"牌缝纫机在泰国被抢注,"天坛"蚊香在马来西亚被抢注。1982年短短一年内,澳大利亚一商人在世界各地抢注了中国180多个商标。

然而,"同仁堂"毕竟是国内的驰名商标,而诸多知名品牌离驰名商标毕竟有一段距离,能够享受特殊待遇的毕竟不多,这就需要企业正视商标抢注这一严肃问题。即使在国内,抢注也屡屡发生。

"正阳楼"一直是哈尔滨人引以为豪的"老字号",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和潜心努力铸就的"金字招牌"。然而今天,作为他的创始人--哈尔滨正阳楼肉制品厂不得不拱手相让"正阳楼",原因很简单,"正阳楼"已被他人抢先注册而丧失使用权。

"金华火腿"的原产地在浙江金华地区,始产于唐,盛于宋,已有1200多年历史,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销往国外,是驰名中外的地方名特产品。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是金华人的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也是一种卓越的知识产权。由于历史原因,金华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作为"金华火腿"商标专用权已被地处杭州的一食品公司独家享有。要用就得付出数目可观的商标许可使用费。为此,为了争取商标专用权,金华全市数万人联合签名,出现了上下一致,万众一心争"回归"的局面。"维尔康"是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使用在饮料上的商标,为使"维尔康"广为人知,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广告费,就在功成名就时,却发现"维尔康"已被山西阳泉一饮料厂抢先注册。

愈演愈烈的商标抢注现象,在杭州表演得淋淳尽致。杭州天治公司的天平"营养液被人抢注后.杭州城内刮起了一阵抢注风、防抢风,不少老字号如"解百"、"百大"等纷纷以赶快注册置于商标法规保护之下,而求得平安自得。据说,目前杭州市有30多个名牌被他人抢注。

抢注。何以发生?

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一夜间化为灰烬,凭借可口可乐的商标信誉,立刻可以使公司从灰烬中崛起,重振雄风!这就是驰名商标的名牌效应。名牌,高知名度的商标是也!它的名,实际上就是社会公众对之广为知晓和崇高信赖,商标作为企业用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及其提供的服务上的标志,是现代企业走向市场的"护身符",一旦产生一定的知名度,给人们产生一定的舒适感、安全感,甚至气派、身份的象征后,它也就从一般普通的商标标志中脱颖而出,成为声名显赫的名牌,也就表示其拥有特定的专业市场。竞争的事实也表明,在市场角逐的大舞台上,谁拥有高知名度的商标,谁的产品知名度高,谁的产品就能广泛地占领市场,获得利润,迎来利益。商标抢注,实质上就是一种高起点的竞争术,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抢注他人的"知名"商标,轻而易举地收获他人商品的市场,甚至垄断某一特定的商品市场。

商标抢注者种种心态:

[心态一]:巧为嫩枝嫁硕果。一些生产企业花大力开发研制的产品,花费巨额费用,才打响了知名度,但由于缺乏商标保护意识而忽略了注册商标,结果被人钻了空子抢先注册。一家生产"绿牡丹"茶叶的厂家,企业花巨资打响了产品牌子,结果"绿牡丹"这一品牌却落入了别人手中;杭州天治公司的"天平"营养液遭遇也是如此。这些企业抢注他人商标,留作无用,把自己的嫩枝,嫁接到别人已成长的果树上,通过别人拓展的市场,轻而易举地称雄进军市场。

[心态二]:以少博大获巨利。通过抢注他人商标,进而要挟原商标使用人,以较高的转让费"赎"回商标使用权。哈尔滨市糖果饮料公司生产的"圣斗士"牌泡泡糖,享誉市场时,被另一家公司抢先注册,为"领回"自家多年辛勤培育的"孩子",无奈之下,忍痛花了15万元才买回继续使用权。据了解,时下有好多根本不生产同一类商品或类似商品,甚至不是经营服务的单位,见商标注册有机可乘,就堂而皇之地做起了"商标生意",而其中大部分是"空壳"公司。他们抢注知名度较高企业的产品商标,然后高价转让或要挟厂家。一个注册时仅需花500多元的商标,"转让"时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心态三]:抢注商标霸市场。我国不少专利产品或者有特殊功效的产品,从科研开发到批量投产尚有一段较长时间,而且产品研制成功,功成名就时,使用的代用名--商标,随之名扬天下。此时有些"抢注族"特别是合作伙伴,便粉墨登场,使出"杀手锏"--以几百元的费用,轻易地取得合法的商标专用权,随之替代品轻车熟路地走入市场,并且独霸市场。"田力宝",这一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化肥的高科技产品,众多厂家虎视耽耽,然而原合作伙伴某厂家捷足先登,于91年抢先注册,试图将融专有技术和创造发明于一体的"田力宝"占为已有。几经周折,1995年,国家商标局依法注销了这家厂的"田力宝"商标专用权,"田力宝"重新回到他的创造人手中。然而"田力宝"只能说是幸运一族,还有众多的融科学发明与商品市场于一体的商标,就是这样连同市场、专利都被毁去了!如"851口服液"等。

如何避免抢注?防止商标被抢注,关键是企业要有强烈的商标意识,同时要有商标注册的超前意识。在我国,商标权的取得,采取"注册在先"的原则,即商标的所有权属于该商标的首先注册人,而不是首先使用人。因此。一些企业家在办企业营业执照时,就应及早考虑商标问题,用什么商标,商标使用在哪些商品上,什么时候申请商标注册,特别是要注意将商标及时续展和全盘占位。"健力宝"、"森达"、"中大"等批拥有知名商标的企业,他们从一开始,就让自己创出的牌子占满商品国际分类四十二个类中,全面注册,形成完整的防御网络,使自己独创的名牌在集团公司的所有商品上纵横驰骋。同时也要注意外向延伸,在国内办完注册手续后,还应及时到商品销售国申请国际注册。

同时企业还要学会运用商标策略,注重把商标和有关技术保护结合起来,在市场大舞台上用好商标策略,全方位地获得保护商标这一重要的知识产权,与企业的技术管理、科技投入密切相关,它的保护离不开知识产权法规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国外诸多驰名商标之所以难以被他人抢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纷纷置于多种法规的保护之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网络,使他人无空可钻,无隙可乘。比如可口可乐,该商标拥有人自始自终注重对其防护,不允许这一技术生产的产品用其他商标,也不允许在其他产品上使用可口可乐商标,保证"可口可乐"家族的纯洁性。执法部门要依法办事,认真执行《商标法》正确区分商标"注册在先"与"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注册权情况要切实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保护发明的科研成果,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这一角度来处理好"商标抢注"现象。既要针对新旧企业体制转轨时期,企业市场意识不强的实际情况,加大法规宣传力度。着力增企业的商标意识,鼓励企业及早申请注册商标,使新技术、新产品有效地置于法律法规的保护之下,同时又要制止种种采取不正当手段抢注他人商标的行为,使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一以贯之!

可以相信,随着企业商标意识的确立,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不仅可以少吃"杀手锏"的哑巴亏,同时又能促使更多的精品名牌走向市场!我们热切地期待着。

编辑日期:1996.3

作者:吴东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