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运营商亟需加强客户信息保密机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0 17:55
人浏览

近日,媒体爆出三名来自运营商的员工与一家从事婚姻调查和讨债业务的公司勾结,恶意泄露客户信息的案件。这三名电信工作人员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提起公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三名电信工作人员全部承认犯罪事实。此次案件的公开,使运营商如何加强客户信息保密机制的问题再次成为了焦点。

尽管工信部于2009年颁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电信业务经营者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客户资料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客户同意,不得将客户信息用于查询服务或提供给第三方,不得泄露、删除、篡改客户信息”,但由于运营商一直未能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机制,内部员工恶意泄露客户信息的事件仍然屡见不鲜。而用户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用户将面临垃圾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电话欺诈等种种麻烦,给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据此次涉案的三名电信工作人员讲述,他们利用工作职务上的方便,很轻易地就能获取客户的资料,比如通话时间、通话地点、主叫号码、被叫号码、用户身份证号码等详细信息,然后将客户信息出售给其他相关公司,获取非法收入。

目前,随着3G业务的逐步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将互联网上的应用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例如通过手机收发邮件、访问SNS社区等。这就使得运营商未来将会获得更为详细的用户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等基本信息,还将包括用户的年龄、职业、个人爱好等其他详细资料,甚至会包括亲朋好友的个人信息。不法分子一旦获得这些详细的用户信息,便可以冒名从事一些非法活动,这就对被冒名用户的正常生活、人身名誉等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同时,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个人用户开始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支付、转账、购物等消费活动。但是,用户在享受电子支付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银行账户、信用卡账户等财产信息也面临着被泄露的风险。假如不法分子从一些运营商内部员工那里获得用户的财产信息,而前者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骗取银行的信任,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然后进行恶意透支消费,使企业和个人用户在财产上蒙受巨大的损失。

我们看到,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不仅会使用户蒙受巨大的损失,也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危害,同时也会不利于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监管机制来防止内部员工恶意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就成为了运营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