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霉变食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27 02:38
人浏览

  前两天,兰溪市区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傅女士到一家商店购买食品,回家后咬了几口发觉不对劲,仔细一看竟是霉变的。

  昨天,傅女士向记者反映了此事。前两天,她在兰溪市区府前路一家商店花3元钱买了一盒达利园公司生产的金麦圈食品。傍晚闲着在家,她就打开包装吃了起来。吃完半块,她发现有霉变。打开盒子仔细一看,里面还有几包金麦圈也是发霉的。再拿起外包装看了看,发现生产日期是今年4月4日,保质期6个月,外包装也没什么地方破损。傅女士感到疑惑不解:没过保质期的食品怎么会变质发霉呢?

  吃了霉变食品,傅女士傍晚就吐了,还有点拉肚子,因此窝了一肚子火。她深怕对自己怀的小孩会有影响,赶紧坐车去食品商店,希望能讨个说法。店家看了傅女士带回来的食品包装后,也觉得保质期内的食品会发霉有些蹊跷,于是就按照包装上的服务电话给厂家打电话,不料一连七次拨号都占线。

  据店老板说,他与经销商联系过。经销商解释说,这些出现问题的达利园金麦圈食品已经回收过一批。这些产品是4月份生产的,5月份厂家发现问题就开始回收了,现在还在回收。经销商还表示,他们愿意陪傅女士去医院检查,并赔偿500元钱。经过消协多次协调,生产商表示愿意赔偿800元钱,傅女士表示接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