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益生菌最新研究成果一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4 16:18
人浏览
乳酸菌产业的高科技含量,主要体现在对其的认识是建立在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基础上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慢性炎症是糖尿病等的主因

上海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交生命学院副院长赵立平教授,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里德伯格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阐述了自己观点:人体大肠内存活着1—2公斤细菌,其细胞量是人自身细胞的10倍,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的基因组的100倍。来不及消化的食物营养会成些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而过度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食品,植物糖等养分严重不足,会增加肠道里致病菌的数量,减少保护肠屏障功能的细菌,最后使肠屏障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病菌的抗原增加,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炎性反应。长期、低度、全身的发炎,最终会破坏胰岛素受体、损伤血管壁,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他认为,人的饮食是决定人是否得病的主要原因,而非通常人们认为的遗传基因因素。基因没有缺陷的人如果饮食不当,会病得比基因有缺陷的人还要重。正如高脂食物会引起有害菌增多,高纤维食物会提高有益菌的数量。

肠道菌群全谱分子扫描以及体外胃肠道模型

赵立平教授与国内外同行密切合作,建立了国际领先的人体系统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对尿液代谢物和肠道菌群进行全谱分子扫描来定量测定人体健康状况,可以早期发现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对慢性病发生有定的预警作用。该技术可以对大样本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整体、动态、定量的测定,可连续测定、描绘每人的健康轨迹,能够对未来的健康状况做出定量预测,具有非介入性、安全、方便、通量高、经济等特点。

他们正在用该技术方法对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和传统中药对多代谢性疾病的作用疗效进行系统分析,不仅进一步证实不当饮食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后诱发的慢性炎症是造成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从中医养生食品中找到可针对性地改善菌群结构、恢复肠屏障功能、消除慢性炎症的配方,为预防和干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荷兰国家应用科学院(TNO)朱阳博士介绍了该院开发的动态计算机控制体外肠胃道模型,其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以取代体内实验方法,特别应用于新型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经过将近20年的验证,此模型已经被多家国际大型跨国企业所接受,包括乳品行业,制药业。

益生菌对消化道炎症和婴儿过敏性湿疹有防治作用

养乐多中央研究所松本在谈起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时说,干酪乳酸杆菌对于消化管炎症疾患有特殊疗效。干酪乳酸杆菌的一种特殊的多糖合成物,在对抗慢性消化道抗炎作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把干酪乳酸杆菌作为发酵乳饮品(8×1010CFU/天)每天给中等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用,并持续8周。实验结果证明,干酪乳酸杆菌对于消化管炎症疾患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菌株。

丹尼斯克公司在益生菌对于婴儿过敏性湿疹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项给450名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儿喂食益生菌两年的试验表明,益生菌可使儿童在两岁之内遗传过敏性湿疹的发生数量显著减少或症状显著减轻。

丹尼斯克公司还首次在中国进行了益生菌的临床功效研究。其在浙江金华幼儿园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试验表明,摄入益生菌可显著减少儿童感冒发病率,显著减少症状的持续时间以及抗生素的使用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