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权威部门鉴定结果: "猫肉串"挂上羊肉招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11 22:25
人浏览
昨天,上海市小动物保护志愿者们收到的一份权威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在他们送检的13块用于烤羊肉串的肉里(有1块因变质无法鉴定),有3块的肌肉组织的基因序列、纤维有猫科动物的特征,另有1块表面毛囊居然是猫科动物特有的毛囊组织。 

想起去年入冬以来,延中绿地等本市主要流浪猫聚集点猫数量急剧下降的问题,志愿者们似乎找到了原因。“羊肉串”竟然用猫肉制,如此耸人听闻的消息,让志愿者们震惊不已。

发现入冬以来,流浪猫骤减

延中绿地是本市流浪猫狗最大的集中地之一。一年前,小动物保护志愿者们开始每天轮流喂养,最高峰时,猫的数量达到了100多只。但去年入冬以来,流浪猫的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10多只。“这是前几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浦东上钢三厂附近的一个居民区。去年,居民拆迁后遗弃了大批流浪猫。由于没有食物来源,这些猫开始饥饿、生病。去年11月初,志愿者们发起了救助行动。首批12只猫被治愈后,重新放回了原址旁边新建的一个居住区。“一夜间,这12只猫全部失踪了。”第二天回访的志愿者有些痛心地告诉记者。

“我家附近公园里的猫最近也少了一半。”爱猫的商女士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去家附近的宝钢公园喂流浪猫,原来公园里有十几只猫,现在只剩一半了。

“离奇失踪的猫还不止这些。”志愿者中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冬以来,分散在上海各处的志愿者们不断向他报告,发现很多小区或公园里流量猫的数量都有所减少。

鉴定特征与猫科动物相符

“羊肉串很多都是猫肉做的。”面对这个圈子里一直未证实的“传言”,志愿者们决定找出答案。去年12月底,志愿者在博山东路的一羊肉串摊购买了几串羊肉串,送到了本市一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一周后,鉴定结果让他们惊呆了。鉴定报告这样写着:与已知猫科动物的脱氧核糖核酸比对,12块送检的未知肌肉组织样本的肉块中,有2块纯脂肪组织和1块含少量脂肪的肌肉组织的基因序列属猫科动物;与已知猫科动物肌肉组织纤维比对,12块未知肌肉组织肉块样本中,有2块纯脂肪组织和1块含少量脂肪的肌肉组织的纤维属猫科动物特有;毛发组织比对结论:从一块纯脂肪组织中采集到1组毛囊组织样本,经过与已知类别毛发样本(活体生物毛发采样———一撮猫的毛)比对,此样本属猫科动物特有毛囊组织。

猫科动物当然包括很多,如老虎、狸猫等,但商贩们肯用来做羊肉串,显然易见,猫是最便宜的原料。

记者现场调查摊主都称“货真价实”

虽然下着雨,但昨天下午2时半左右,曹杨路轻轨下仍然有3个流动羊肉串摊点。一名摊主一边翻动着羊肉,一边冷冷地回答记者:“我的羊肉是从浙江来的,没有猫肉。”之后,便再也不搭理记者。其余两名摊主也称,卖的羊肉分别来自内蒙古、新疆,都货真价实。 

博山东路20弄,是此次志愿者们采集样本羊肉串的地方。昨天下午2时,记者看到,这里附近多是居民小区,还有中学。由于下雨的缘故,周围没有羊肉串摊点。博山东路一水果店店员告诉记者,她常买这里的羊肉串吃,尽管觉得不卫生,但味道不错。 [page]

下午4时过后,雨慢慢变小了,街上开始热闹起来。记者在居家桥路上的一家菜馆屋檐下发现了一个流动羊肉串摊点。摊主用铁丝拨了拨烧烤炉中的炭火,从身后自行车上的塑料箱内取出了几串鸡翅、鸡心和羊肉串放在炉子上,开始吆喝起来。记者发现,每根铁签都熏得发黑。

“你这肉从哪里来的?到底卫生不卫生啊?”面对记者的提问,摊主打量了记者一眼说:“肉肯定卫生,都是早上在菜场里刚买的。我卖了几年了,还没听说有人吃坏肚子。”记者看到,20分钟内,光顾羊肉串摊点的共有15名刚放学的学生和3名成年人。吃完肉后的铁签被随手扔在地上和垃圾桶里,人群散去后,摊主一一拣起,收好。“生意好时,我一天能卖出两三百串呢。”

记者在东昌路附近,又发现了一处流动羊肉串摊点,马路上车辆不时溅起的水花,逼着摊主将烧烤炉不停向后挪,直贴着墙壁。摊主告诉记者,他们五六个人每天都分散在附近路口、居民区,形成了“连锁”。“每天我们都从老板那里拿肉串,但不知道这些肉串是从哪里来的。”

  小贩秘诀刷羊油变出羊肉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