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食品添加剂大常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3-31 16:34
人浏览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行业的负面焦点,在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牛肉浸膏和毒豆芽不断困扰人们的日子里,食品添加剂被人们看成是食品安全隐患的代名词。其实,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只是为了让食物色、香、味俱全。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各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风险评估,保证人体食用安全。因此,按照规定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滥用(包括使用未经允许的品种和超范围、超量使用),则有可能产生危害。

目前将食品添加剂分成如下几类: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甜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抗氧保鲜剂、乳化增稠剂、品质改良剂、发酵制品等。以下对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食用色素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来自动物、植物组织。目前广泛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焦糖、红曲色素、姜黄色素、甜菜红色素等。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食用香精类

香精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各种香料占一半以上。主要通过提取、精制、蒸馏、浸取、酶分解等反应得到天然香精。目前应用的香精主要有橙油、薄荷油、留兰香油、柠檬油、玫瑰精油、茉莉香油等。而橙汁香精的应用广泛,在果汁、饮料、果冻、冰淇淋等食品生产中用的很多。

甜味剂

人们以往运用蔗糖作为最普通的甜味剂,但由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使人们在寻找根源的同时发现,大量的蔗糖进入人体,伴随着产生高能量,从而在体内积存,导致脂肪的积累,由此人们在寻求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尽管糖精钠的合成给人们带来希望,但更为安全、天然的甜味剂才是人们所期望的。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抗氧化、保鲜、防腐剂

抗氧化剂是添加于食品后,可以阻止或延迟食品氧化,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延长贮藏期的物质。食品中常用的保鲜剂有:苯甲酸,是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保鲜剂,它在动物体内易随尿液排出体外,不蓄积,毒性低且价格低廉。据有关资料证实,在人们长期食用的食品中,天然保鲜剂成分的毒性远远低于人工合成的保鲜剂。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最近备受关注的染色馒头、牛肉浸膏和毒豆芽等,实在叫人提心吊胆。购买这些食品,怎样才能鉴别它们的真假呢?这是市民所关注的话题。很多食品市民很难从感官上辨别真伪。在此提醒市民应到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超市、食品商店、大卖场等购买食品,尽量不要光顾无证食品摊点。选购定型包装的食品,要注意包装上的QS标识和产品说明,是否标注有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