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务报酬所得怎么交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09 10:37
人浏览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劳务报酬是需要申报个人所得税缴纳的。劳务报酬个税申报是指纳税人在取劳务报酬所得时,应在规定的纳税限期内在规定的纳税地点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填报《个人所得税月份申报表》。那么劳务报酬所得怎么交税?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劳务报酬所得怎么交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缴纳税款;税务机关通知限期缴纳的,纳税人应当按照期限缴纳税款。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申报纳税。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申报纳税。

  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

  

  二、劳务报酬和工资的区别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文的规定,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为工资、薪金所得,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为劳务报酬所得。

  2、根据相关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属于独立个人劳务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所得。

  个人从事的劳务作为独立个人劳务,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假期工资等方面不享受单位员工待遇;

  (2)其从事劳务服务所取得的劳务报酬,是按相对的小时、周、月或一次性计算支付;

  (3)其劳务服务的范围是固定的或有限的,并对其完成的工作负有质量责任;

  (4)其为提供合同规定的劳务所相应发生的各项费用,由其个人负担。

  三、劳务报酬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情况下的计算

  纳税人每次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在20000元以下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其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例一:某技师1996年10月一次性取得技术服务费所得1500元,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为:(1500-800)×20%=140(元)

  例二:某教授1996年9月取得翻译某著作劳务收入4500元,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为:4500×(1-20%)×20%=720(元)

  2、加成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纳税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每次在20000元以上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加征率)一速算扣除数

  或直接按个人所得税换算后的税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如:某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70000元,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

  70000×(1-20%)×20%×(1+100%)-7000=15400(元)

  或:70000×(1-20%)×40%-7000=15400(元)

  (二)会计核算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款按税法规定由支付单位在向纳税人支付劳务报酬时代扣代缴。

  向纳税人支付所得并代扣应纳个人所得税时:

  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实际缴纳代扣的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个人仅仅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属于综合所得,次年汇算清缴时可以扣除6万元、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个人仅仅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的情况下,因为预扣时适用个人所得税20%-40%的预扣率,并且不能扣除基本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相应在年度汇算清缴必然会发生退税。以上是劳务报酬所得怎么交税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