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减税促就业,钱该怎么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5 13:39
人浏览

  目前美国失业率接近10%,并且一直到明年底前可能都会维持这一高位。即使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增长也往往是一个滞后指标。目前奥巴马政府考虑对来年增募新人的企业施行税收抵免(tax credit),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然而,此项税收抵免计划遭到了反对,理由有二:第一,这可能让企业有空子可钻。本来它们无论如何都得招聘人手,这下子正好可以获得抵税;第二,在预算赤字不断扩大之际,减税成本可能显得令人畏惧。妥当设计“就业抵税”方案,基本上可以平息上述两种批评意见。

  为了减少钻政策空子的现象,国会应将企业截止2009年9月30日的全职员工人数定为基数。只有全职员工人数较基数有所增加的企业,才能获得抵税。通过设定在过去的基数,可避免企业拖延招聘活动,或者为获得抵税先解雇员工后再回聘。

  2009年9月30日后成立的公司不应享受抵税,因为难以区分真正新成立的公司和那些通过分拆或其它聪明的运作手法创立的公司。

  如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合并后公司的员工基数应为两家公司员工基数之和。如果收购导致工作职位净减少,合并后公司不应享受抵税。另一方面,如兼职员工转为全职员工,也应算作全职员工增加。

  当然,为了获得抵税,有招聘计划的公司可能提前招聘。在这种情况下,抵税政策将导致招聘活动加快,而不是真正创造就业。但是,在就业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这种时期,加快招聘速度也有着很大的益处。

  在成本问题上,相当于员工年薪(个人年薪最高不超过10万美元)15%的抵税额,应足以说服一些抱观望态度的企业开始招人。假设抵税政策共推动企业招聘了100万名员工,他们的平均年薪为4.8万美元。那么,这项减税计划的总成本就是72亿美元,摊到每个员工身上是7200美元。

  不过,如果增加以下条件,减税成本就会大为降低:享受抵税的企业所招聘的新员工中,必须有一半是目前正领取失业补助的人。这一条件将对企业遴选新员工构成明显的约束。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数百万失业者中挑选一半新员工,另一半则可以从任何来源中招聘。

  这一条件将令覆盖100万名工人的抵税方案的总成本降低30亿美元,至42亿美元。成本节省过程如下:

  失业补助通常只能连续领取26周,其资金来自雇主向一只州立基金缴纳的款项。今年,国会拨出资金,将多数州的失业补助领取期限延长为33周。这一做法想必会延续到明年。年收入4.8万美元的工人一般都有资格领取本人工资50%的失业补助。一年下来至少就是2.4万美元。

  让我们保守假设:新抵税政策令新就业工人的平均失业期缩短了13周。那么,平均在每个工人身上就可节省6000美元。

  再假设在这项减税计划中,企业招聘的100万名新员工中有50万来自失业者。那么,按每名工人少领6000美元失业补助计算,总共就可以节省下30亿美元。

  简而言之,虽然就业抵税计划势必会产生一些非必要的政府开支,但通过合理设计,就可以有效制约企业钻空子的机会。此外,只要让就业机会流向目前正在领取失业补助的工人,就可以大大降低抵税计划的成本。比起为失业者提供补贴,激励企业雇用他们的做法更为明智。

  注:本文作者是MF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主席、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高级讲师罗伯特•波曾(Robert Pozen),他的新作《大到不能救?》(Too Big To Save?)将于近期出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