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碳税渐行渐近 产业结构大调整未雨绸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26 01:07
人浏览

  千呼万唤中,碳税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相关课题组经过调研,形成了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该报告建议,我国推出碳税较为合适的时间是2012年前后;2012年按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征收10元碳税,到2020年按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征收40元碳税;对于积极采用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对于个人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

  碳税开征已开始破题

  说起碳税,益材粉煤灰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小吴并不陌生,这家拟上市的环保公司在过去参加国际展会时常常被问起:中国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0年间就增加了10倍,请问,这样的增长速度还将继续吗?中国有真正的环保企业吗?

  令小吴尴尬的是,益材环保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粉煤灰几乎全部来自高排放的煤电生产企业。目前美国已经提出要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的“碳关税”,更多的国家正在考虑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小吴意识到,或许某一天,不同的产品会因为碳排放问题而被贴上道德合格与不合格的标签。

  除了日渐沉重的碳关税压力,国内能源使用不良结构导致环境污染、能源安全隐忧不断,也在倒逼市场理顺能源比价关系。对此,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起草了《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描绘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虽然这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政策出台尚需要时日,但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准备启动低碳经济,各地纷纷委托国家级能源研究机构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也明确提出,深化水、电、燃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实施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废弃物处理收费制度。紧随其后的则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体制上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效的价格杠杆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这被视为碳税出台的又一强烈信号。

  据了解,碳税之所以从绿色税种选项中被勾画出来,主要是因为业界普遍认为,对碳排放征税,可以提高能源使用者的价税负担,促使企业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控制碳排放,从根本上促进节能减排、限碳的共赢发展。

  对于税种实施方式,上述专题报告提供了三种方式:一是在现行资源税和消费税基础上,以化石燃料的含碳量作为计税依据进行加征;二是在资源税、消费税和环境税之外单独开征碳税;三是将碳税作为环境税的税目之一进行征收。

  “开征碳税,其实就是对碳排放定价。”有专家说,目前世界上限制碳排放的政策手段主要有两个:碳排放交易和碳税。从经济学角度看,前一种政策手段相当于配额,后一种手段则相当于为排碳定价。但在我国这样一个碳交易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国家,碳排放配额往往会被一些大型企业垄断,并对中小企业的进入形成障碍。而如果采用征收碳税,这种现象就会得到缓解。

  引领经济结构大调整

  倘若这项公共政策能顺利实施的话,不仅能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也将引领经济结构开始新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专家表示,随着“低碳冲击波”的到来,碳税的开征将大大改变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构成。过去被相对忽略的碳排放控制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随着各个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化,整个市场结构必将发生相应的变革。一些原本效益较好,但碳排放控制做得较差的企业将会失去竞争优势,而一些原本较为落后,但碳排放控制做得好的企业则可能后来居上。

  灯具业的变革就是一个缩影。2009年,LED节能灯生产企业厦门通士达公司从厦门海沧新阳工业区整体搬迁至厦门同安环东海域工业区。全部投产后,该企业产值预期将达80亿元~100亿元,各种税收将达5亿元以上。该公司负责人分析说,一直以来,相对于LED,在目前的电价基础上白炽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使得LED的节能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碳税开征后,火电成本将不可避免地提高,电价必然上涨,LED的节能优势就能显示出来。“因此,可以预见,碳税开征后将逐步迎来白炽灯的淘汰和LED灯崛起的替代过程,我们公司的产值和贡献的税收也将大幅提高。”通士达公司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也将面临“低碳冲击波”,并随之发生剧烈的变革。“是否能提前预期产业变革的状况,先发制人,将成为未来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一些企业人士表示。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所导致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一些特殊行业的发展,例如农业、林业、渔业等,碳税开征后,可以取得环境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效果。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征收碳税要做的是“平衡法”,而不仅仅是“加法”。开征碳税的同时,应在其他方面给企业减税。这样,高能耗企业将为碳排放支付更高的代价,而那些节能环保的企业,则能通过减税获利。正负相抵,政府没有税收损失,产业结构调整悄然完成,企业和民众整体税负并未增加,这才是碳税开征的可持续之道。

  倒逼企业走低碳转型之路

  在许多业界人士看来,“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无疑是那只已经落地的“靴子”,在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的焦灼中,高能耗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碳税主要影响能源领域,以发电企业为例,原本就高企的火力发电成本将随着碳税的开征继续攀升,这让一些煤电企业深感“吃不消”,继而会影响下游行业。益材公司已经发现,沿海再也难觅粉煤灰的踪迹,大多数火力发电厂开始减少煤的使用,不少企业转而烧起了没有残渣剩余的天然气。这对于益材公司是个不小的打击。小吴告诉记者:“此前我们已经签下了合福铁路的粉煤灰供应合同,这个原本能带来巨大收益的大合同,如今却让公司骑虎难下。今后只能寄望在西部省份找到足够的原料来源。”

  按照中国科学院日前公布的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名单,来源于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排在前3位的产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8.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7%。

  标普数据显示,对未来4年~6年碳成本的冲击持负面态度的企业数量,几乎是持乐观态度的企业的两倍。“碳税承担着沉重的期望。”林伯强说。他认为,目前各地都在规划发展低碳经济,这要求2020年前后当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达到最高值并开始回落。也就是说,从2010年开始,当地的新开项目,包括石油化工、房地产、纺织等行业,都必须使用最先进的节能设备,而先进往往意味着昂贵。虽然碳税还未正式开征,但其对于已经上路的低碳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page]

  当然,从短期来看,碳税的征收将会增加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部分企业将面临倒闭。但晋江市地税局相关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碳税开征将迫使企业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企业的技术设备升级,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林伯强则表示,在目前以煤炭为主、使用效率低下的能源结构下,如果企业的技术不能及时跟进,碳税开征带来的压力将转化成“伤害”。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和减排政策,走低碳转型之路。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资源产品价格的监控力度,避免企业肆意将税收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对企业来说,碳税或许就是“大棒”,而事实上,碳税还要充当“胡萝卜”的角色。根据上述专题报告,对于积极采用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例如实行CCS(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国家将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林伯强表示:“政策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鼓励企业与国家签订二氧化碳减排等协议,在节能降耗方面作出努力并获得相应回报。”他认为,开征碳税将使火电的成本增加,风电等新能源则更加凸显竞争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小水电等。

  三晶阳光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婷告诉记者,除了政策给予的直接优惠外,三晶阳光上市后,由于政策利好预期和题材的高估值,备受市场追捧,市值大幅提升。另外,通过技术改进,该企业还可将减排的二氧化碳指标卖给其他企业,直接获得资金。

  应该看到,由于企业所有制不同,企业在碳税上的负担并不相同,一些垄断性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从政府财政拿到返还,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只能自力更生。晋江市地税局有关人士指出,对于已经实行的环境排污费制度,应实行费改税,避免双重征税增加企业额外负担,同时可以减免其他税收,以平衡新增加的碳税,并实行退税于企业的政策。

  风投资本闻风而动

  碳税开征对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预期也促使资本市场蠢蠢欲动,游资主力纷纷入驻低碳概念股,展开了风风火火的炒作行情。据统计,近期受益于低碳概念而上涨的个股多达26只,分布在太阳能板块、风电板块、水电板块、电动板块等10个板块中。“在未来几年,低碳经济产业一定是风投行业的主攻方向之一。”浙商创投行政总裁华晔宇说。

  有风投人士表示,从资本宏观走向上看,全球过去几年,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新能源经济上的投资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2010年第一季度超过了过去投资的最大值。其中太阳能就是最近几年风险投资最为关注的一个方向。

  与此同时,“碳金融”(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也逐渐起步。国际金融机构已对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摩根士丹利、高盛等纷纷介入。不过,我国的“碳金融”发展还较为落后,主要集中于各类“绿色信贷”业务。

  还有迹象显示,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和“低碳经济”产业的同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投入的苗头已经逐渐显现。不少民间资本已经开始闻风而动。日前,由浙商创投发起的全国首个低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浙商诺海低碳基金在杭州成立,首期共有27个有限合伙人,募集资金达2.2亿元,全部来自浙江民间资本。该基金将主要投资于低碳经济领域的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企业。

  记者了解到,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民间资本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很多民营企业也在寻找新的转型途径,而低碳经济正好满足了部分民间资本的多样化投资需求。特别是敢为天下先的闽企老板,纷纷抛弃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转而投向光伏、风能、电子信息等低碳产业。福建省光电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民企投资低碳产业的资金有望在近一两年内超过传统产业,尤其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领域更将成为投资新宠。

  不过,专家建议,新能源经济要想在国内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更多的推动力,譬如政府更多的支持性政策以及对“低碳生活”的全民参与。若按照正常发行审批速度,一些申请上市的低碳企业很可能要等几年才能完成融资,因而错过发展机会。有风投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在不降低上市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应该为那些低碳企业建立公开发行和上市的“绿色通道”,这样可以尽快提高低碳概念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比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