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权行为法的适用法律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2-17 07:48
人浏览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以不合法的手段剥夺对方的权利且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就属于侵权行为,那么侵权行为法的适用法律有哪些,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地介绍有关内容。

  一、侵权行为法的适用法律有哪些

  1、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场所支配行为”原则在侵权领域的体现。有的国家以加害行为地作为侵权行为地,有的国家把损害发生地作为侵权行为地,还有的国家认为两者均可视为侵权行为地。

  2、选择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当事人共同属人法。

  3、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

  4、选择适用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和当事人共同属人法。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出现了如下新发展:

  (1) 侵权行为自体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产生;

  (2) 当事人意思自治开始进入侵权法领域;

  (3)适用对受害人有利的法律有时影响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侵权行为法的适用法律有哪些

  二、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有哪些区别

  1、侵权行为违反的是法定义务,违约行为违反的是约定义务;

  2、侵权行为侵犯的是绝对权,违约行为侵犯的是相对权;

  3、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违约行为的责任仅限于财产责任。

  三、侵权行为有哪些构成要件

  1、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受害人的过错

  受害人的过错,是指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侵权损害后果扩大存在过错。

  3、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4、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5、受害人的同意

  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后果发生之前自愿作出的自己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明确的意思表示。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公平责任原则

  综上所述,侵权行为法的适用法律为上述所示,那么我国有制定专门的法律规制侵权行为,即《侵权责任法》,受害人可以依据该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侵权行为法的适用法律有哪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