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WTO老板直言中国将面临更多挑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6 02:35
人浏览

  素帕猜对中国在履行入世协议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但他同时提醒说,中国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五年之后,当中国成为更强大和成熟的经济体时,面对的挑战会更多。

  《全球财经观察》专访WTO总干事素帕猜

  当素帕猜决定出任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时,他的朋友们都认为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是一个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力的工作;西方媒体则对他表示怀疑,称这是首次一位来自“穷国”(《经济学家》语)的领导人领导一个富国的组织。对于素帕猜自己而言,这不过只是遵从了他个人的本性——接受挑战,就像他年轻时没有选择美国或者英国,而是选择前往荷兰求学一样。他说,正是一次次在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将自己带到今天的位置。

  2002年9月1日,素帕猜接替穆尔,正式出任WTO总干事一职,任期至2005年8月。素帕猜在这期间最杰出的工作是拯救了多哈回合谈判。2001年11月,各国贸易部长发起多哈回合谈判,打算在农业、工业品和服务业开放方面达成协议。但令人未曾料到的是,原计划三年完成的谈判由于发达国家在农业补贴方面的坚持,谈判不仅难以进行,而且将耗时长久(现在多哈回合谈判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或2007年)。2004年8月,各国贸易部长达成协议,使得谈判得以继续进行。2005年年底,WTO贸易部长级会议将在香港召开,力促此次会议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是素帕猜目前最大的挑战。

  作为WTO的老板,素帕猜被称为握有“权势”的人,但实际上,素帕猜说自己每天大量的时间是在劝说——劝说WTO各成员国驻日内瓦的使团以及远在各国首都的政治领导人参与到全球自由贸易中,以免已经足够脆弱的自由贸易谈判中断。在某种程度上,WTO的谈判是依赖于像素帕猜、佐立克等人的出色组织能力而免遭中断的。

  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素帕猜的面孔就代表了WTO(另一个面孔则是中国入世时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中国也是素帕猜喜欢前往旅行的国家,因为在这里看不到在西雅图、坎昆等地势力强大的反自由贸易者和反全球化主义者。素帕猜也对中国在履行入世协议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但他同时提醒说,中国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而五年之后,当中国成为更强大和成熟的经济体时,面对的挑战会更多。

  12月2日下午,在出席2004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顾问委员会年会期间,素帕猜在他下榻的饭店房间里接受了《全球财经观察》与《财经》杂志的访问。以下为部分访谈内容。

  《全球财经观察》:在中国加入WTO时,你曾在你的《中国与WTO:改变中国,改变世界贸易》一书中专门提到香港会受到的影响与获得的机会。那么上海这座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你认为,其在未来应该如何定位?在推动中国乃至全球自由贸易方面,上海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有哪些机会?

  素帕猜:我过去说中国香港是为了促进我的香港朋友们要更热心参与国际活动,因为我预计,在物流服务方面,上海会是香港主要的竞争者。香港曾经是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窗口,中国可以利用香港达成某种开放。现在,香港可以自我升级,以适应各种层次的开放,比如,它可以成为某种面向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亚洲各国都在认真发展我命名的所谓“亚洲债券市场”,这是对的,很多资金围绕亚洲流动,而没有投入亚洲使用,在我看来没有理由,这些资金应该可以投入亚洲使用,或者投到世界其他地方,但是要通过金融市场的干预。这可能正是中国香港的角色。

  上海在逐渐跟上来,但我不认为,此时此刻上海已经可以与香港就亚洲金融服务中心角色展开竞争。但是,至少上海可以成为地区制造业的中心,成为地区的服务业中心——不是整个亚洲的,而是中国内部地区和东亚的。在推进东亚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中,上海也可以扮演关键角色。上海有自己的功能,并不一定要完全与香港一样。在中国的服务业是上海很重要的生意,除此之外,我认为上海还可以把自己设计为联接亚洲其他经济体的一个中心点。

  不过,为了成为金融中心——至少是亚洲地区的金融中心,需要强有力的价格体系,稳定的金融体系,还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及通用的语言等等。我们一直以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上海不一定非要替代这一角色。

  《全球财经观察》:对于明年年底在香港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素帕猜:我不认为我们应该对香港会议抱有太大的野心,我们必须要现实。如果到2005年6月以前,我们没能在关键领域的问题上取得进展,比如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问题,我们就得要现实地看看我们在香港会议能获得什么。所以,我建议说步骤(procedure)非常重要。如果有了好的步骤,我们可以确定香港会议能走多远。我不期待成员国们在香港会议时抱有幻想,说我们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这是我们要面临的现实。所以,我建议尽早准备,我们努力提供便利,使部长们能够越早介入越好。对于每一个我们能把握的机会,都要尽可能好好利用,使部长们能介入进来——我尽力给他们打电话和写信,在各种国际或者地区会议上与他们会面,和他们协同工作。我也在日内瓦主持协同谈判工作。但我希望能避免这样一种状况——不要让人们对我们过分期望。我认为,香港会使我们朝着最终谈判更进一步。至于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从现在起到明年某一个时间里的工作。我们现在有良好的气氛。尽管政治上的变革带来了一些不同,但我们齐心合力,对于这一点我很有信心。所以,我看并没有真正的障碍,也许会有一些差错,但我认为我们离一次成功的会谈并不是太远。

  《全球财经观察》:您曾表示,自由贸易不能解决社会的全部问题。但随着全球自由贸易扩展,一些自由贸易区协议中把环境保护、劳工权利等内容都包括进去。那么WTO是否会因此而改变?

  素帕猜:此刻,我认为不能以这些我称为的“非贸易问题”——也有人认为一切问题都与贸易有关——过分加重WTO谈判的负担。现在,多哈发展议程(DDA)已经完全满负荷了。我们的工作、我的工作是使目前这些工作得以完成,越早越好。可以肯定,如果我们能在现在的议程上前进,关税将会被大幅下调。但我们需要超越关税谈判,我们需要讨论规则制订,而在此之前,我希望参与的国家能作好充分准备。问题是有些国家不愿意提出过高的环境要求,它们担心环保标准和劳工权利将可能成为一种贸易障碍。如果一个国家要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就要能更多地获取技术和资金。我想各国都希望比较高标准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和人权保护。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成员国大部分都是WTO的成员国,都签署了国际劳工权利保障条约,ILO会监督各签署国履行所签署的协议。现在,把这与贸易问题联系起来,问题将变得太过复杂,将加重多哈发展议程的负荷。[page]

  我不能预测将来,未来会告诉我们是否能够通过WTO来处理更多的问题。但是,我会告诉人们这样做要小心,因为WTO是一个专业致力于贸易问题的组织。我有这种疑虑,当你跨越得太远,也许我们就在做我们不能做到的事情了。如果有人想要建立一个世界经济组织,人们可以去尝试。但我觉得WTO是我们用来支撑世界贸易体系的组织,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竭尽全力,达成我们的目标。

  《全球财经观察》:现在中国内部有一些人批评当初中国入世退让太多。作为一位最权威的WTO人物,您如何看中国入世的得与失?

  素帕猜:好处?有太多了,多得不能在一个小时里都说清楚。中国出口的增长创造了与贸易有关的就业机会,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降低了贫困的水平,这些都是由于中国对外开放和成为WTO成员国带来的好处。当然也会有你说的损失,但我更愿意把这称为适应性的调整。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困难的调整,就不会有收获。这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管理的循环。你不是在这个地球上单独存在的,你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竞争。我认为中国在某些部分获得了好处,而其他国家从另一些部分获得另外的好处。

  不妨回忆一下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一些媒体预言说中国到来会引起洪水般的问题和纠纷,反倾销或其他什么的。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在某些领域,也许有很小很小的问题。但这也是能避免的。我不认为有什么是不可调和、不可协商的问题。我不同意那种非常消极的看法。我们应当比较一下,如果所有的WTO成员国都在起诉中国,那个情景会与现在有多么不同。

  《中国与WTO》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出版的。在我写这本书时,我被再一次告知要现实些,人们警告说,我对中国的影响太乐观了。我以为这是一种正确的估计。后来我重新读了一遍这本书,我认为我错了,我错误地低估了中国加入WTO的积极影响。真的!中国今天——2005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而我原先预计这要到2010年。中国的劳动力重新布局是必要的。因为在以前中国是计划经济,而计划有对有错,所以要对情况作出修正。

  关于竞争不仅是在中国可以听到抱怨,当我到一些小的国家,他们抱怨说他们要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竞争。中国有竞争的力量,但是有些小国的确力不从心。现在如果大国进行不公平贸易,借助WTO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保证,小国可以把大国拉到裁决委员会面前据理力争。所以,再一次,我要说,中国加入WTO是一件好事情,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其他国家。

  这是小国所迫切需要的。我可以说——我没有时间精准描述——中国作为一个典范,小国们可以从中获得信心,他们可以像中国那样利用WTO成员身份来开放,学习中国的所作所为,而这是可复制的。不是我们在帮助中国,而是小国们自己也要帮助自己。中国有自己正在进行的改革政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是需要的。我们只是加强这个转轨过程,提供帮助,给予机会,像中国一样能在世界经济里竞争。

  《全球财经观察》:您曾表示给中国的入世表现打“高分”。能否告诉我们,这个高分是多高?

  素帕猜:我可不是老师,不是很会打分。这不是我的评价,是成员国们的评价。总体来说,各个成员国都满意中国的表现。当然他们也有疑问,特别是涉及中国不够健全的法律体系时。在宏观水平上,各国有不同操作,你们有不同的规则,可能有些与其他地方的规则不一致。所以人们一直询问,表明他们的关心。这对于每个人都是新问题,也包括中国。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人们对中国在公众权利的保护问题上有疑虑,但这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问题,而不仅仅在中国。当然,中国是WTO的新成员,人们就更关注这些问题。人们都期待着新的严肃的措施出台。在2005年1月之后,中国将要履行一些不仅仅是法律框架的承诺,而且要允许外国机构在中国印刷他们的出版物,那又将会是一个人们评价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关键。

  我会说,过去三年一切都很好。当然这不意味着一切都完成了,中国还要做很多。我相信中国正在努力。我相信这样说是公正的,你们不能忽略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过去我们只说中国很大,这是基本的事实。作为这样的经济体在前进中也要承担一些责任。这不简单,但我认为人们会理解。当然你可以抱怨,但为什么不对得起大家的期望呢?这就是我告诉一些媒体的,我说当中国成为真正成熟有实力的经济体时——那至少在2005之后,中国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到时中国已经是真正有威胁的市场力量,很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像其他超级大国一样,中国将面临挑战。

  《全球财经观察》:作为一名来自亚洲的领导人领导一个国际组织,您是否感受到什么特别的困难?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素帕猜:当我开始竞争这一职位时,许多我的朋友试图泄我的气。他们说,为什么你会想要一个有很多责任却没有多少权力的职位呢?对此我一直都很清楚。就像我当初离开我的祖国泰国去荷兰求学时,人们都问我为何要去荷兰,去那儿能学什么呢?要知道,其他人都会去美国或是英国。而我去了荷兰,其实我在去之前已经想了几年,我把这当作一个挑战。也许接受挑战就是我的本性。

  我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我们要尽力,把不能解决的放置一边,把剩下的事做好。不只是你我,而是所有人都要适应谈判。当然,一些发达国家知道他们必须承担领导的重任——这已是事实,有时他们做得很成功,有时不成功。现在他们知道了,一旦他们掌握了领导权,这就意味着他们欢迎其他人。所以,当日内瓦有各种不同的集团出现时,这是令人欢迎的变化,因为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加入其中,作出改变,表达自己的关切。

  链接:

  素帕猜·巴尼巴滴:

  素帕猜巴尼巴滴(Supachai Panitchpakdi) 1946年生于曼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在曼谷完成了高中学业,然后到国外深造。他在荷兰鹿特丹的埃拉斯默斯大学获得了计量经济学和发展计划的硕士学位,还获得了经济计划与发展的博士学位。1973年,他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之后,他加入了泰国的中央银行。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任泰国副总理。1997年11月至2001年任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2002年9月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任期3年。著有《中国与世贸组织: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世界贸易》。爱好象棋,喜欢跳交谊舞。[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