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WTO协议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6 14:13
人浏览

  WTO(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就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开放达成的协议,对国内水稻种植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大米市场的开放问题并非此次协商的直接问题,但此次会议对以后农业部门达成协议时间和协商方向做出了规定,因此这对将于2004年举行的大米市场进一步开放协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专家们预测,因本次部长级会议使大米市场的全面开放不可避免,为了加强国内米农的国际竞争力,转换农业政策和调整农业结构迫在眉睫。

  ◆大米市场的全面开放不可避免:世界各国在93年的《乌拉圭回合协议》中曾就农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达成过协议,只是考虑到突然开放大米市场将为米农带来深刻影响而给了韩国、日本、菲律宾10年的过渡期限。2004年过渡期限将到期,届时各成员国将讨论2005年以后的大米市场开放日程。

  按照WTO协议,应全面开放大米市场、降低关税、缩减农业补助。如果不履行WTO协定将受到贸易报复。政府考虑到大米市场的全面开放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正在探讨对进口大米征收400%左右的关税,使进口米与国产米不再有差价的战略。而且计划对目前实行的不同农产品达10%的补助金也将采取逐渐减少政策。

  ◆国内米农将承受巨大打击:如果大米市场被全面开放,价格低廉的中国米和美国米将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米农形成打击。一直到现在政府通过收购秋粮的形式使国产大米得以维持了高价。但由于最近几年连连丰收,使大米增收,但消费反而萎缩,使大米供过于求,这也使旨在稳定米价的政府采购行为的压力也剧增。

  如果大米市场被全面开放,中国产大米的进口量会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按照乌拉圭回合协议,我国目前进口大米量为实际需求量的2.5%。去年的大米进口量是11.4万吨,其中中国产和泰国产大米进口量分别为9.4万吨和2万吨。

  进口大米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种是中国产粳米。中国进口了日本培育的粳米,主要在东北三省栽培并出口。粳米与国产品在品质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而使其价格还不足国产米的20%。美国大米的价格是国产米的20~30%,比国产米价格低,但竞争力不抵中国米。

  ◆农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专家们指出,为了尽早准备大米市场的全面开放,在剩余的3年时间内有必要把大米价格市场化。而这意味着以秋收采购为核心的农业政策的变动。

  根据这一思路,农林部发表消息称,用减少大米产量的方法代替提高大米质量的政策。专家们还指出,有必要采取使国产米的品种多样化、扩大每个农户的耕作面积等提高水稻耕种竞争力的措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