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邮寄贵重物品最好保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17 01:57
人浏览

  核心提示:最近消协受理多起快递纠纷,贵重物品在快递中损坏或丢失后,因为在投递时候没有报价,因此快递公司只愿意按3倍邮费进行赔偿。消协提醒要尽量填写保价金额,并在送货单上详细填写快递信息,索要凭证或保留记录。

  昨日,记者从环翠区工商局了解到,近日,环翠区消协受理多起快递纠纷,多为贵重物品在快递中损坏或丢失,却因为没有保价,快递公司只愿按3倍邮费进行赔偿。

  快递保价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寄件人,若保价,感觉费用太高;选择不保价,而一旦快递的物品出现问题,维权赔偿又很难。

  3000元热水器坏损

  快递公司称只赔3倍邮费

  最近,市民赵女士有点烦。“双十一”时,她在网上购买了一台价值3000多元的热水器。等了10多天货才到,打开包装,却发现收到的热水器不能用。赵女士向网店店主说明情况,对方答应换货。让赵女士没想到的是,她将热水器邮寄给对方后,对方发现热水器在快递过程中被摔坏,并以此为由拒绝换货。赵女士向快递公司提出索赔,快递公司称,赵女士在选择快递时并没有写保价,按照相关规定,只赔付她3倍的邮费共100多元。赵女士对此忿忿不平,因为这笔赔偿只是她全部损失的一个零头。

  12月8日,赵女士向环翠区消协投诉。消协工作人员认为,虽然按照《邮政法》规定,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3倍。但是热水器在快递中受损,快递公司和赵女士双方都承担一定责任,且赵女士可以提供出购买热水器的发票。最后在消协工作人员调解下,该快递公司共赔付赵女士1500元。

  市民李先生并没有像赵女士这样幸运。他最近办理了一张银行卡,邮寄给远在农村的父母,结果银行卡丢失。李先生不得不挂失及补办银行卡,而也是因为没有保价,快递公司只赔付了15元邮费。

  心疼保价费

  很多人选择不保价

  “最近,我们接到类似的案件很多。”环翠区消协工作人员称,多数快递公司以没有保价为理由,只赔付事主3倍运费。尽管他们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但一些快递公司根本不接受调解。因没有保价,贵重物品在快递中受损或丢失,不能获得与实物价值同等赔偿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市民之所以不对贵重物品进行保价,多是因为保价费用较高,而心生侥幸心理。

[page]

  12月10日上午,记者询问了市区几家快递公司,每家的保价费收取标准不一。像圆通快递,2000元以内的保价金额,保价费按0.1%支付;2000元以上的保价金额,保价费按1%来收取。顺丰快递,邮递物品保价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保价费收1至2元,1000元以上的保价费按5‰进行支付。EMS快递的保价费按5‰进行收取;中通保价费为保价金额的3%。

  这就意味着,如果邮寄3000元的物件,那么所应付的费用除了正常邮费外,还需要另外交15元至90元的保价费。在快递过程中,如果邮递贵重物品时,工作人员一般会询问是否进行保价,但是考虑到保价的费用,很多市民都会存在侥幸的心里,选择保价的并不多。

  邮寄贵重物品

  最好选择保价处理

  “我支付了快递费,快递公司就有责任和义务把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如果邮寄物损坏了,即使不保价,快递公司不应该赔偿吗?”市民赵女士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快递公司的赔付标准是可以站得住脚的。”凌云志律师事务所律师林鹏飞认为,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货物的毁损、灭失的赔偿额,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按照交付或者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法律、行政法规对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和赔偿限额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而根据《邮政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挂号信件丢失、损毁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予以赔偿。“所以,消费者在邮递贵重物品时最好选择保价。”林鹏飞说。

  由于3倍的邮费与贵重物品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有时快递公司除了赔付3倍邮费外,也对消费者进行了相应的补偿。从事快递工作的毕先生说出了他们的无奈:“如果所有人都不保价,快递中出现了损坏,我们怎么赔付得起。”

  环翠区消协提醒,为避免纠纷,对于贵重物品,尽量填写保价金额,并在送货单上详细填写快递信息,索要凭证或保留记录,以便出现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或向有关部门求助。

  (原标题:快递纠纷多 消协提醒:邮寄贵重物品最好保价)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