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胡立彪:以旧换新得豁出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1-06 03:57
人浏览

  鉴于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3个多月来效果不甚理想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对这项政策进行调整。据广州市环保部门透露,刚刚在广州市政府会议上通过的《广州市汽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拟对黄标车提前报废并购买本地产汽车的车主提高补贴标准,即在获得国家给予的6000元补偿外,同时还可获得广州市政府补偿和企业奖励各3000元,共计12000元。

  一下子将补贴标准翻了一番,广州市政府这次看来是豁出去了。不过,这样做能否让那些黄标车主也“豁出去”,积极参与到以旧换新活动中,却不好说。一位1995年上牌的欧宝车主表示,他并不看好这项政策的前景,“我的车是进口车,回收站那边给的价格是22000元以上,就算是补贴提高了一倍,对我也没吸引力,更不要说6000元了。”这话说出来,无异于兜头一盆冷水。

  事实上,冷水何止广州这一盆。在一些城市,以旧换新尚未迈出一步,相关部门至今还在苦苦等候首部回收汽车的出现。眼瞅着中央财政50亿元补贴款发不出去,这实在让觉得有些尴尬。提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我们总说,这是国家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保护环境、关注民生、安排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这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为什么到了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豁出去”呢?

  实事求是地讲,我国目前的补贴标准过低,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的确是目前以旧换新政策的最大弱点。数据显示,相比于欧美等同样实施以旧换新类似政策的国家,我国的补贴标准确乎是最低的。比如,美国是3500~4500美元,德国是2500欧元,英国是2000英镑,日本是10万~25万日元。补贴多,吸引力就大了。与我国遭遇无人喝彩、补贴发不出去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这些国家正在为补贴款项支出太多、太快发愁。由于“叫好又叫座”,美国政府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只推出一个月即差不多花光了国会允许支出的30亿美元拨款,以至于政府不得不终止这项政策。

  我国消费者对以旧换新政策补贴过低的顾虑,代表了众多“车龄临界”车主的普遍心态。像前文那位欧宝车主一样,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在乎钱的,在价格上矫情也有他们的道理。“消费者都是会算账的,政府补偿政策应该符合市场规律。”一位资深汽车分析师表示,一辆黄标车所造成的污染接近二三十辆新车的污染,这个政策对环保的意义是相当大的。促进以旧换新是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行为,出于尊重消费者物权和支持环保的考虑,消费者为社会做了贡献,也应该多得到经济补偿。除了补贴标准过低,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分割为“报废补贴”和“新购补贴”,因不能形成有机的合力,进而导致政策的力度不够,造成这项新的刺激政策难以推进、通道不畅而事倍功半。

  由此看来,要想此次鼓励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能取得好的效果,其经济补贴的比价相对于前期报废更新政策、非法收购报废车以及二手车之间的竞争力相应增大是关键。简言之,不豁出去是不行。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报废回收政策上协力配合,参考国外的补贴标准,适当提高补贴的力度及收购报废车的价格,另一方面,要让报废老旧车辆更新1.6升以下乘用车享受全部减免购置税的补贴,并把报废和更新的补贴分开。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的报废补贴机制。

  如果政府、企业都豁出去了,消费者还好意思为那俩钱儿矫情吗,他们自然也就豁出去了!《中国质量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