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房产新政谁最受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0 09:57
人浏览
[导读]

房产新政出台新国十条的目的,为的是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其意图非常明确,通过限制信贷从而达到抑制人们投资购房的欲望,让房屋回归到消费的本质。让需求者买得起房子,从而消除社会矛盾。由于各部门对新政的解读不同,实际的效果将会是受伤害的还是穷人。

房产新政出台新国十条的目的,为的是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其意图非常明确,通过限制信贷从而达到抑制人们投资购房的欲望,让房屋回归到消费的本质。让需求者买得起房子,从而消除社会矛盾。由于各部门对房产新政的解读不同,实际的效果将会是受伤害的还是穷人。
自从《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中国的住房消费信贷进一步展开,逐步让住房实现市场化。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房屋不仅具备消费居住的功能,同时具备了投资增值的功能,后者的功能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限制,在财富效应下,开始膨胀,泡沫的出现不可避免。
从2003年两会开始,就在讨论房价问题,当时,就有经济学家认为,上海北京的房价过高,有泡沫,可能会破,记得当时上海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不到5000元,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出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结果是屡次调控,屡次失败,最终将市场问题房价问题上升到今天的政治高度。普通百姓在等待,等待在政策的调控下房价出现下跌,但是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失去购房的最佳时机,手中货币从原本可以买一套房到了眼前连首付都不够的地步。有在前年或者是去年集全家之财力,咬咬牙交了首付,做了房奴。结果遇上了严厉的房价调控政策,面临着利率大幅上调的窘境。
为了支持居民房屋消费,国家对居民购房的信贷允许下浮至七折。这就让银行承担了类似于美国“两房”这样的责任,就是以较低和相对固定的利率对居民购房信贷予以支持。据银行方面称,这样的利率水平,银行基本上不赚钱。作为商业银行,他可以不必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当新政一出台,各地银行在没有得到总行的指示就各自为政立即停止了各种优惠政策,并确定了第二套住房的标准,提高了利率水平。但是,国十条非常明确说明“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没有给银行以说了算的权力。日前,中国银行更是率先提出存量贷款也要提高利率,首套为0.85倍、二套为1.1倍、三套为1.2倍。
银监局还规定,界定首套的标准不是以是否有过贷款为标准,只要你有一套房子,无论面积多大,无论是投资还是改善住房条件,在购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都要算二套贷款,从而要支付较高的利率。这种认定方式,加上对存量贷款上浮利率的做法,受到伤害的最终还是穷人。其实,对于富人来说,利率上调,通货膨胀,都不会影响到其生活的质量,他们完全可以从容对待。但是,利率稍稍波动都会给穷人带来很大伤害,影响到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这种新政,让穷人失去的是改善住房的机会。增加还贷的压力。
温州,持有多套房屋者面对新政,表现很是淡定,大不了抛出一套房子用来支付增加的利率。如果银行方面真的要提高存量贷款利率,那么,同时,存款的利率也要大幅提高,在通货膨胀的当前,银行的实际利率已经是负利率了,而且,在房产的财富效应下,能够将钱存于银行的大部分为穷人,是穷人支撑着银行的高收入,因为,银行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靠的是利差的收入,中国的政策倾斜银行,将利差拉的非常大,让银行不用动脑子都可以赚钱。
再说,即便是在新政巨大的压力之下,投资客扛不住压力,大批量将房子投放市场,从而导致房价下跌。但是,在当前如此高的房价下,北京、上海这些高房价的城市,就算是下跌30%,又有多少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房子?在以套为单位认定二套标准的前提下,就算是蜗居者,面对房价的下跌,也只能望房兴叹。那些手中有点闲钱,但又够不上首付者,处境很是尴尬,只能够将钱继续存在银行里,让银行盘剥。在房价下跌跌出的机会里,又有谁会得意呢?自然不是买不起房子的穷人,而是那些抄底的资金,又是那些富人。如果房价下跌,市面上存量房子大幅减少,那么意味着租金将大幅度提高,穷人的生活不是更加困顿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