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刘凡:广告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02:40
人浏览

  中国消费网讯 1月28日上午,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文明办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优秀公益广告评选新闻发布会暨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发布会上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为“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成立发来的贺信。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和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共同为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揭牌。

  陈至立在贺信中指出:“公益广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益广告作品征集、评选表彰和刊播展示等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显著。在中国传媒大学设立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有助于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健康发展。希望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媒体、广告公司、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资源,密切关注性别平等、儿童保护、环保、社会文明等现实课题,开展创新研究、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为推动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刘凡在讲话时指出,广告业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在发展、监管、社会责任、国家利益“四轮驱动”下,广告业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中不断创造辉煌。

  刘凡在讲话中指出,广告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是创意经济中的创意产业。广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市场经济完善程度的“度量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充分利用和发挥广告的作用,对于应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广告大国。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修订《广告法》的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我国的广告事业正以崭新的面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广告业必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必须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是中国广告的历史使命。只有在发展、监管、社会责任、国家利益“四轮驱动”下,广告业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中不断创造辉煌。

  刘凡指出,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的公益广告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氛围,各类主题的公益广告百花齐放,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推动公益广告事业持续繁荣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指导广告行业发展职能的具体体现。每两年一届的“全国优秀公益广告作品评选活动”已经成为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靓丽风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中央文明办的指导下,把这项活动继续开展好。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工商总局、中央文明办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充分展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成果,推动公益广告事业深入发展,国家工商总局、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了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优秀公益广告评选活动。经专家投票评选,结合作品刊播效果,主办单位评定《相信篇》等198件广告获优秀作品奖;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工商局等20个单位获得组织奖;中央电视台等82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郑有义等87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为推动公益广告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创新,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也于当天揭牌。该基地经国家工商总局同意,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建立,其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公益广告运作模式、资金保障、法制建设、促进机制等基础性课题研究,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二是开展对公益广告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研究,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理论创新,促进公益广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举办公益广告学术论坛,编辑出版优秀公益广告论文,推进国内外公益广告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四是编辑出版公益广告发展报告,开展公益广告文物、标本及史料的收集、保管与研究;五是参与公益广告评优和向社会推广工作,建立公益广告作品库,收藏各类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参与组织公益广告展览会等活动。

  刘凡对基地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依托大学建立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是行政资源与教育科研资源有机整合的探索和尝试,有利于公益广告研究和活动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必将推动我国公益广告的研究和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发布会上,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李小满宣读了第八届全国优秀公益广告评选获奖作品、先进单位、个人的表彰通报;刘凡、李小满、苏志武等领导向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介绍了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的工作设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