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吉林省农安县:农家院升国旗 十三载不间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07:00
人浏览

  在吉林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晨,一位年逾花甲的农妇神情庄重地在自家院子里升起国旗。不论风霜雨雪,今年63岁的赵桂兰老人坚持升国旗已有十三载。近日,记者前往万来村进行了采访。

  农家小院天天升国旗

  11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万来村时,远远看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那就是赵桂兰家,他们家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早晨,赵桂兰都会爬上了小铁梯子,站在屋顶上,小心翼翼地把国旗绑在旗杆上。随后,屋里的老伴祁洪喜按下录音机的按键,庄严的国歌通过安装在房前的大喇叭响起,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起来……

  谈起13年来为何能如此执著,赵桂兰说缘于多年前的那场心脏病。赵桂兰告诉记者,她的老伴体贴能干,儿女们十分孝顺,虽然日子过得不是十分富裕,却也红红火火,其乐融融。1996年春天,经医院确诊,赵桂兰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险。当得知治疗需要几万元时,全家人顿时陷入了痛苦之中。正当赵桂兰因为经济困难准备放弃治疗回家时,农安县民政局、开安镇党委和平日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大家凑齐了医药费,使她顺利完成了手术,并最终康复。

  战胜病魔后,赵桂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亲手绣了一面五星红旗。1996年10月1日,赵桂兰让儿子找来一根高高的木杆立在了屋顶上,然后将全家人叫到院子里,她抚摸着五星红旗对儿女们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没有无私相助的乡亲们,我的命早就没了。今天是国庆节,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咱们家天天升国旗,日后我不在了,你们一定要把这个班接下去,千万别中断。”此后,赵桂兰坚守自己的诺言,每天清晨带着家人升国旗。在这不足百户的小村庄里,迎风飘扬的国旗成为一景。

  执著之举影响周围村民

  刚开始时,赵桂兰升国旗的举动不被村民们理解和接受。有人冷嘲热讽,说她是3分钟热度,过些天就算了;还有的人说她是想出风头,为个人谋取好处。然而,时间一长,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被赵桂兰折服了,因为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她每天都准时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自家的小院,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3年。

  记者采访时,赵桂兰的老伴祁洪喜从柜子里捧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盒子,打开一看,里边是几面退了色的国旗。祁洪喜告诉记者:“这些五星红旗都是她亲手绣的,风吹日晒的已经破旧了。现在升起的国旗是农安县委宣传部送来的,从前年开始,每当逢年过节,就会有人给我们送来新的五星红旗。这些国旗都是她的宝,平时谁也不让动。”

  赵桂兰的家中有一套价值不菲的音响设备,每天清晨升完国旗后,她都会放上几首村民们喜欢听的歌曲和二人转。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从疑惑、理解变成了支持,并参与进来。以前升国旗时只有赵桂兰一家人,现在升国旗时可热闹了,村里的十多名中小学生主动参加,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8岁,当国歌响起时,大家整齐地站成一排,一同高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

  今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赵桂兰的影响下,万来村家家户户都挂起了五星红旗,把小村庄装扮得红彤彤的。记者采访时,很多村民家的五星红旗依然挂着。村民刘洪生说:“赵桂兰对我们影响挺大的,只要有时间我也会去她家参加升旗仪式,现在国家不但取消了农业税,孩子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了,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不感谢党感谢谁呀!”

  自编歌词歌唱幸福生活

  “五星红旗迎风飘,党的恩情记心牢,手捧美酒高声唱,歌颂咱新农村的幸福生活。”仅有小学文化的赵桂兰经常自编自唱,以“每周一歌”的形式抒发她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她的歌声虽然沙哑,但质朴的真情打动了全村人。赵桂兰告诉记者,为了写歌词,她经常是一边干活一边冥思苦想,有时一写就是大半夜。在她的一个手提包中,装着4个用白纸裁成的本子,里面勾勾抹抹地写满了歌词。

  2008年7月1日,在村民们的支持下,赵桂兰成立了秧歌队。此后,每天傍晚,赵桂兰家的小院里便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扭起秧歌自娱自乐。踩着欢快的鼓点,大家忘记了劳累和烦恼,小村庄经常是笑声阵阵,引来邻村的乡亲们前来观看。

  今年7月1日,赵桂兰来到村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赵桂兰告诉记者,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里,她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从死亡线挣脱了出来后,她无以报答,就以升国旗这种方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相关链接

  农家院升国旗大家谈

  ■张振海(万来村村民):“赵桂兰在自家小院升国旗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天都能看到,她13年来风雨无阻,真让人感动。我们都要学习她的爱国精神,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王艳新 (农安县小学教师):“升国旗是神圣而庄严的,赵桂兰老人给村里的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种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孩子们正确树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李晓光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13年如一日坚持升国旗,赵桂兰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报答党的恩情。这样一件看似很平常的事,就这样在一个平静的小乡村里延续着,让人觉得温暖。”

  (李洪涛/整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