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券让农村娃入园不为钱发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12:38
人浏览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切实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目前,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省淄博临淄区发放教育券的做法,对普及农村的幼儿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育券是政府将用于教育的公共经费以凭证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而不是发给学校。这种做法,将原有的政府基础教育经费由间接分配改变为直接分配,经费跟着生源走,促进了幼儿园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确保了教育公平。这种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调查
11月24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采访,走进辛店街道辖区,记者沿途向村民打听有关教育券的事情,村民对此称赞不绝。安里村村民郗一民对记者说,教育券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这两年,不仅村民享受教育券的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同样可以享受。
记者了解到,村民交口称赞的教育券,是辛店街道在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惠民教育政策。11月24日,临淄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振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9月6日,辛店街道办事处下发了《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发行“教育券”的意见》,明确了教育券资金的筹措途径,学前幼儿教育券所需经费由街道办财政部门筹措;义务教育段贫困生所需经费,由街道办事处、教育、民政等部门共同筹措解决;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认购教育券的形式捐资助学,逐步建立贫困学生助学教育券基金。
据了解,拥有辛店街道户籍的学前幼儿,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且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子女、孤儿、革命烈士子女,在辖区中小学就读的残障儿童,因家庭遭受意外灾害、家庭主要成员重大疾病或伤亡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是教育券发放对象。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9月起,学前幼儿教育券发放标准由此前的260元/年,提高到300元/年,学生家长可持相关证件,到中心校申领教育券。
临淄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齐玉芝告诉记者,幼儿入园时,家长用教育券代缴部分费用,幼儿园凭券到乡镇财政兑换资金,这样就有力地保证了政府用于教育的经费全部用于教育。除了辛店街道外,金岭回族镇是当地第二个实施了教育券制度的乡镇。
11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辛店街道渠村,村民王颖华告诉记者:“今年9月送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还在怀疑,这张小纸卡能当钱用吗?嗨!结果用上了,还能顶300元用,这对我们家来说,以后每年能减轻不少经济负担。”
王朱村村民姜国力的4岁女儿正在上幼儿园,说起教育券的事情,姜国力满脸自豪。他告诉记者,实行教育券制度以来,他们村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年都能得教育券补贴,逢年过节,到邻近乡镇走亲访友,“别人都羡慕俺们乡镇的孩子”。
在王朱村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家长们告诉记者,教育券不仅实实在在地让孩子上幼儿园少花钱,而且家长手持教育券,可以选择所在街道的任何一所公办幼儿园,选择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任何一位教师,教育券提高了幼儿入园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教育公平。
外来务工人员洪建告诉记者:“我在辛店街道做生意6年了,听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能享受教育券的补贴,我和妻子起初都不敢相信。得知确信消息后,我们太高兴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没被看做是外来户,我们体会到了教育的公平。”
洪建说,2006年,他的女儿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自己和妻子做的小生意利润薄,担心拿不起费用,就没让孩子入园。女儿看到同龄的孩子都在幼儿园里欢乐玩耍,经常哭闹着要去。2007年9月,洪建决定把孩子送到王朱村幼儿园,让他惊喜的是,幼儿园老师告诉他,他的孩子也可以享受教育券补助,在幼儿园的帮助下,没几天洪建就领到了面值300元的教育券。
○效果
教育券使教育机构优胜劣汰
辛店街道中心校校长李德乾告诉记者,政府把教育券直接发送到符合学前教育条件的幼儿家长手中,让他们拿着券自由选择幼儿园和老师,幼儿及其家长变成教育市场中活跃且享有主动权的主体,真正实现了以幼儿为中心,以人为本。
记者发现,教育券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学前教育市场,它让更多的幼儿家长选择了公办幼儿园,未经注册的个体幼儿园难以招到3岁以上幼儿,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幼儿园逐渐萎缩,逐步实现教育机构优胜劣汰,利用市场规律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感受
教育券让教育者感受到压力与责任
王朱村幼儿园园长王青告诉记者,“教育券让我们感到了压力和责任,我们必须得把幼儿园办好,才能保证幼儿园所辐射区域的孩子不流失,否则孩子们都到别的幼儿园去上学,不光是我们脸上无光,任课教师也不会答应的”。
记者了解到,当地教育部门将教育券纳入教育人事管理之中,与教师的分配制度密切挂钩,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当地幼儿教师的工资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其中固定工资由中心校统一发放,约占工资总额的40%,绩效工资由幼儿园自主发放。教育券就是幼儿园获取这项资金的唯一条件,各幼儿园凭孩子家长抵交费用时收回的教育券,到街道办事处财政兑换等额现金,约占幼儿教师工资总额的60%。然后,幼儿园再根据幼儿教师保教幼儿的数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以工作实绩为依据,多劳多得,优教优酬。
○链接
教育券的由来
教育凭证制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美国政府为了提高退伍军人的素质,方便就业,发给每一位退伍军人教育津贴,退伍军人退伍时可以得到一张只能用于教育的经费凭证,可以拿这份教育津贴选择符合政府规定的办学标准,且自己喜欢的学校。
把这一教育凭证制度用于一般的公立中小学教育的是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他于1955年在其《经济学与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教育凭证计划,后来又多次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地方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实验,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1968年,美国联邦经济机会办公室和联邦教育委员会相继鼓励和资助了对教育凭证计划的研究工作。1978年,美国成立了教育凭证研究会,专门研究教育凭证计划。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凭证制度被许多国家推崇,教育凭证及类似于教育凭证的实验在各国兴起,如哥伦比亚的中等教育凭证计划,智利的教育凭证制度发展得最为成熟,实施较为成功;有的国家则用凭证的形式对某一特殊群体进行补助,如危地马拉为增加贫穷地区女童的初等教育入学机会,政府每月给每一入学女童4美元的津贴。此外,澳大利亚、肯尼亚、荷兰、瑞典、新西兰等国家也进行了类似实验。 (王 文)
○观点
教育券体现公平立教的思想
辛店街道中心校校长李德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7年9月起,辛店街道办事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可同样享受教育券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持《淄博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规定》要求的相关证件,经学校或幼儿园认定、中心校审核后发放教育券,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是公平立教思想的具体体现。
记者了解到,当地百姓形容教育券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 “信誉卡”,是人民群众对学校的“报销单”,是学校教师对政府的“工资折”,它将政府筹集的教育经费变为教育券,让过去群众看不见的教育福利变得一目了然,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提高。教育券的另一个好处,表现在学校凭回收的教育券换取等额经费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不再因学生贫困而减少收入,保证了政府向每一所学校公用经费的均衡划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