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汽车价格策略:从浮躁到稳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12 16:16
人浏览
编者按 汽车价格是一个变量,不同的车市,定价策略也不尽相同。面对生存压力,价格策略会产生巨大作用,甚至影响车市走向。在今年的前八个月中,国内车市无疑又遭遇了诸多的压力,连续三月销量回落即是明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可以带动当前车市重回增长之路?依然是降价救市?还是另辟蹊径?
事实上,对比2004年以来车市竞争中实施的价格策略,可以看出,盲目的价格竞争,并没有给汽车市场带来真正的提振作用,反而引发了消费者的犹豫观望情绪。
马上进入秋季,此前存在的压力与阻滞作用已在逐渐减弱或消除,传统的车市旺销季节金九银十也即将到来。面对回暖的市场局面,已有不少企业放弃了过去的浮躁价格策略,正在逐步向稳健价格策略转变。
而所谓稳健的价格策略,也即避免盲目的价格争斗,而去实实在在地提升产品的品质,以期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或许,这样的市场策略,能够将汽车市场目前增速放缓局面扭转过来。
国内车市连续三个月的销量增速回落,使得今年车市减速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天灾、油价、原材料上涨等消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令车企压力重重。为了追求份额与销量,部分车企已经再次祭起价格大旗。
接连数月,各类车型纷纷降价。北京车展过后,马6就开始全线优惠,2.3L旗舰以19.98万元的售价首次突破B级车主力排量20万元常规。中级车福特福克斯最高降1.7万元,就连小型车中的老飞度也首破6万元大关……
一系列的降价现象引发了大家对于车企价格策略的重新关注。
浮躁价格策略:怎一个“降”字了得
提到价格策略,不能不说到2004年,这既是中国车市具有戏剧性变化的一年,也是价格策略首先被消费者和媒体熟知的一年。
经历了2002年的市场增长、尤其是2003年市场井喷式增长之后,2004年车市突然迎来了消费低迷阶段:面对压库、油价及竞争等生存压力,2004年伊始,车市以降价“贺岁”的场面开始:千里马、羚羊、吉利豪情、赛欧、猎豹,从元旦开始后的一周时间内几乎天天都有降价的消息传出。到2004年5月,车市形势更加严峻。统计显示,车市达到了“车非降不能卖”的境地,平均每个月就有25种车型降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厂商近乎惨烈的降价换来的仅仅是消费者的犹豫观望。据调查显示,面对降价,近6成的消费者表示更愿意持币观望。2004年,中国车市“遇冷”,当年中国轿车市场销售增长率由 2003年的74.6%,急剧下降到18.44%。
是什么让曾经屡试不爽的降价法宝失效了呢?应该说,厂家浮躁的价格策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生存压力,车企不顾消费者实际需求,也不管市场客观规律,采用一种“短、平、快”的价格手段(降价)加以解决。2004年车市遇冷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这种价格策略被广泛采用。这种不负责任的降价行为给市场发展造成了极大伤害,消费者对车企的信任度极度降低。
稳健价格策略:提升性价比是核心
经历了2004年车市震荡,厂家开始反省自身的价格策略是否合理。也是由此开始,中国车市曾经“价格第一”的逻辑开始转向“性价比第一”,价格成为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以提升性价比为核心的稳健价格策略成为车市主流。
怎么提升自身的性价比?企业一方面靠彰显自己品牌价值和服务水平来占领市场,取得市场良好的保有量;另一方面则通过“低”价入市的姿态来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简单说来,就是努力让价格和价值更好地契合。从时间上看,这种价格策略从2005年兴起,2006、2007年逐渐成为主流。
2005年一开始,宝马就对外高调宣布了自己2005年中国市场攻略。这一计划特别强调了高满意度客户服务内容,将优质服务作为企业盈利的关键点;上海大众也在这一年全面启动“Techcare大众关爱”的服务品牌。作为国内首个坚持标准化、人性化服务的服务品牌,为上海大众带来良好的服务口碑;在品质方面,以奥迪为代表的顶级车型带来了最先进的德国技术:FSI汽油直喷式发动机、全铝车身空间框架结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中国消费者也能充分享受世界一流技术;中低级别的车型则大胆采用跨级配置工艺,上海大众2005年起上市新车基本都运用了德系车顶尖的激光焊接技术,车辆安全性得到质的提升;2008年上市的LAVIDA朗逸更是运用到了即使B级车也罕有的NAO陶瓷刹车片、轮胎气压监控系统(TPR)等装置……技术配置“含金量”不断攀升。
再从价格上讲,从2005年开始,上海大众依靠领驭合理稳定的价格成功实现了帕萨特品牌的升级。从领驭开始,到劲情、劲取、明锐、再到近期上市的朗逸,上海大众价格策略非常明晰,结合产品性能、配置价值制定具有持续竞争力合理定价并维持稳定,在性价比和品牌溢价上寻找优势。企业整体市场表现也从2005年走出低谷,一直保持稳健态势。面对浮躁营销带来的恶性降价,上海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大众不打价格战。这种稳健的价格和德系车高保值的特点结合,使德系车保持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厂家打造“低价优质高服务”的产品,全方位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产品质的飞跃为他们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凭借营销思路的转变,降价潮得到遏制,2005年车市回升到10%-15%的增长速度。而在2006、2007两年更是回复到以往的高增长状态。
通过对于车市两种营销思路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从市场、品牌长远发展,合适定价、稳定价格体系才是正确之道。
从浮躁到稳健:汽车市场趋于理性
不难看出,在面临车市发展压力之后,正是企业浮躁价格策略回潮的一个“机会”。但随着车企和消费者的逐渐成熟,2008年的车市已逐渐向理性思考靠拢。首先,多数主流品牌厂家已不再愿意介入这种恶性竞争而损伤品牌价值;同时,消费者对于市场上的价格争斗已变得十分理性,对于盲目降价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在这一背景下,经销商和很多厂家也开始另辟蹊径,一家4S店的负责人表示,“就算我们大降,销量也未必会明显改观,还不如静观其变。”另一位销售经理也表示:“我们不会无谓地打价格战,即使让利2万元,短期内也无法有效拉动销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性价比,这样对消费者的影响或许更大些。”
应该说,这样的心态,目前在市场上,已不是少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