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莫让意外伤害扫了运动健身的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5 13:14
人浏览
北京一家医院骨科门诊情况显示,近年来该医院运动创伤门诊量直线上升,其中有近六成是在进行各种球类、游泳、健身器械等群众性体育运动时造成的运动损伤,专家提醒——
刘翔因伤退赛,成为本届奥运会上的一个意外,运动创伤的话题也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从北京一家医院的骨科门诊了解到,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运动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但由于保健知识、防护措施未跟上,运动中受伤的情况十分普遍,全民健身自我防护意识还有待增强。
●普通人运动时容易遭受意外伤害
造成刘翔意外退赛的罪魁祸首是脚跟肌腱末端病,国家体育医院院长、中国奥委会首席医务官李国平告诉记者,这是运动员常年比赛和训练,大强度运动造成的疲劳性损伤,在运动员中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和运动员不同的是,普通人遭遇的运动创伤主要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因突然性意外受伤造成,受伤部位、特征有所不同,在锻炼身体时应格外注意。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曾因运动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多年前的一天,他和朋友一起打篮球,打球过程中双方少不了冲撞等行为。结果他被撞得摔倒在地,“当时就听见胳膊‘咔嚓’一声,我心想,肯定骨折了”。紧急入院检查,被诊断为软组织挫伤、右胳膊肩膀处脱臼,在医院紧急处理后,又进行了手术治疗。如今,50多岁的王先生的右胳膊上还留有伤疤,胳膊脱臼处还时不时旧病复发,不敢做高抬胳膊等剧烈动作。而且,由于长期打球,活动量过大和活动过于剧烈,膝盖部也受到创伤,已经落下了膝关节病,现在上起楼梯来都有些吃力。王先生说,事后他很长时间不敢再碰篮球,并给自己订了几条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必须做一定热身;运动速度不能过快;运动强度不能过于剧烈等等。
据三○六医院骨科医生介绍,近年来该院运动创伤门诊量直线上升,其中有近六成是在进行各种球类、游泳、健身器械等群众性体育运动时造成的运动损伤,其余的多属于年龄增大、身体素质下降所带来的退行性伤病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意外损伤,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关节损伤以及脚跟肌腱末端病等。
●依年龄不同正确处理运动损伤
“根据年龄的不同,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各有不同。”中国健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杨秉贤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对于处在精力和体力都非常旺盛的青少年来说,做剧烈的跑、跳活动比较多,容易造成下肢的负重关节损伤,如膝关节、踝关节的扭伤等。在处理这些运动损伤时,人们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要特别引起注意。
首先是受伤后如何进行正确的早期紧急处理。孩子出现关节扭伤后,应该立即进行冷敷,使毛细血管收缩,受伤部位才不致于肿胀,48小时后才可以热敷,但很多家长不是颠倒了冷热的顺序,就是曲解了“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含义,一味地静养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另外,对于部分韧带损伤应该采取打石膏的方法,局部制动,不能在短时期内再进行活动,青少年活泼易动更应如此,否则韧带松弛造成关节不稳定,受伤部位往往多次反复,痊愈不彻底。
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很多人虽然保持着年轻的心理状态,但是身体素质下降和疏于锻炼,猛一活动,即便是扭秧歌这样看似简单的运动也容易出现急性滑膜炎等症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对所进行的运动,必须具备必要的适应能力,当人体还不具备参加大运动量训练的条件时就去参加激烈的运动,那么机体很可能因无法承担突增的运动量,而发生运动损伤或出现过度疲劳的问题,当然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在进行锻炼时,学习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尤其是老年人,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逞“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勇。在公园中经常能看见,用力旋转脖子、膝盖等部位的运动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中老年人的运动应以和缓的、持续的有氧运动为主。
目前,在20-35岁的青壮年人群主要选择在健身房、运动场锻炼,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相对较小,主要是肌肉疲劳性损伤如网球肘、腱鞘炎、肌腱末端病等,另外一些先天变异疾病如肩峰撞击综合征也会在运动中出现。
●自我防护意识待增强
“普通人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且应该适当地多了解一些人体生理、解剖常识,掌握正确的运动损伤防护基础知识。”杨秉贤特别指出:“如果普通健身人群能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很多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膝关节伤病的人要尽量避免爬山、上下楼梯、强度较大的舞蹈等活动;自我锻炼时不能长时间重复做同一个动作,这样“单打一”的练习很容易造成运动部位的劳损,应该多变换运动方式;对运动场地的选择也马虎不得,在马路上跑步不仅地面坚硬而且容易出现交通意外伤……“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但科学安全健身的知识还很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还有待增强。”杨秉贤教授说,参加体育锻炼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鞋袜,而且在膝、踝等敏感部位最好佩带专业护具,增强对关节的保护。
运动医学专家提醒经常参加运动的人们,要掌握“适度运动,因人而异”的原则,养成多动的生活习惯,每天都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上下楼梯和做家务等身体活动都是不同的运动形式,都可以消耗能量,有助于保持能量平衡。不管哪一种运动形式,只有适宜的运动才是对健康有益的运动。对于运动中出现的损伤大家也大可不必紧张,要及时进行专业的诊治,采用正确的恢复方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