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消委会提醒:商业促销真真假假,慎识陷阱得真实惠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5 21:02
人浏览

  目前,各种买送、换购、打折、特价、惊爆价、最低价、大甩卖等商业促销活动花样迭出。随着政府对商业促销行为的不断规范,消费者也确实在商家真实、合法的优惠让利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一些消费者贪图小利的消费心理,在许多貌似“亏本”的诱人促销活动中暗藏消费陷阱。临近岁晚,商家又将掀起新一轮的促销高潮,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慎识促销活动中以下几种主要的消费陷阱,在促销浪潮中理性购物,获取真正的实惠。

  一、价格欺诈陷阱

  商家动人的优惠促销广告下暗藏的价格欺诈陷阱主要有:一是虚构原价假打折。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有关条款解释意见的通知,“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低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喜欢购买打折商品的心理,随意虚构原价,所谓的优惠“子虚乌有”。二是先提价再返利赠券。如“现金300换1000”、“买100送200”等看上去商家会“血本无归”的动人促销广告,实质是很多商家在促销活动中把商品的标价大幅度提高,消费者不但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惠,还可能支付更多的现金。三是低价招徕高价结算。在销售一些价值不高的商品时,标低价吸引顾客,在结算时却以高价收费。

  二、折扣误导陷阱

  “买满就送”、“买满就减”、“买××返××”等是目前促销活动中商家常用的手法,看上优惠额度很大,但实际上附带很多限制条件、计算复杂,消费者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惠。主要表现在:一是,商品折扣名不符实。很多商家在推出 “买满就送”、“买满就减”的活动中,将商品的价格标注为199、1999、19999等,同时提高小额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实际难以得到广告宣传中的折扣。二是,总折扣率难以计算。在商家常用的返券促销活动中,总折扣率随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多少、额度、次数各不相同,并处于不断变化中,消费者难以计算清楚,容易造成误解。如,买100返50,看上去是五折,实际上消费者最低获得的折扣约是6.7折。三是,全场低折扣误导。很多商家用显眼的字体书写全场1-3折,实际上大部分的柜台或品牌没有宣传所称的折扣,甚至有很多商品根本就不参加活动。四是,返利使用限制多。返利卡往往有时间限制、消费额度、消费范围等诸多限制,但不明确标注。

  三、循环消费陷阱

  返券活动中,商家大多对商品标价进行了“技术”处理,使消费者陷入循环消费中:一是凑整陷阱。商家规定必须购满规定额数商品才赠券,“很多‘满百送券’的商品标价尾数接近满百又绝不满百,消费者为了获得代金券,不得不买些东西凑整;二是,不找零用陷阱。代金券购物是不找零的,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就干脆添加一定现金购买标价高于所得赠券面值的商品;三是,消费额度限制陷阱。商家往往采取消费额度限制的方法,要求消费者在使用返券等时一定要添加现金,而且在比例上有不利于消费者的做法,使消费者陷于循环购物的境地。

  四、规避责任陷阱

  少数无良商家会借机销售伪劣质次商品,并以促销售为借口规避产品质量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换季商品促销逃避“三包”责任。以低廉的价格销售换季商品,消费者等到适合季节再用,耗尽了“三包”期限。二是,以奖品、赠品为名处理伪劣次品。将残次品或劣质品当奖品,赠给消费者,并不提供发票、保修卡等质量保障凭证,或者注明“无偿赠送,质量问题概不负责”,逃避产品质量。三是,甩卖伪劣滞销商品。以打折之名推销长期积压的滞销货,并以“特价商品概不退换”为由拒绝履行“三包”义务。甚至有少数无良商家将“三无”产品,过期食品或假冒产品混在奖品赠品中,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商品时,常常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烦恼甚至遭受人身伤害。

  五、免费服务陷阱

  部分服务企业以免费品尝、免费试用、免费拍照和免费赠送等诱使消费者进入商家设定好的免费程序难以自拔,这些程序的终端仍是有价消费,如消费者做免费美容,当进行到一半时,被告知免费的只是服务,产品不免费或诱使消费者接受更高价的产品和服务等。

  六、安全隐患陷阱

  商家开展特价、免费促销活动,特别是超低价倾销、限时抢购中,大量人流拥挤,容易引发哄抢、挤伤事件,也给小偷创造了作案条件,带来安全隐患。

  面对商家名目繁多的促销和眩目的广告,深圳、惠州、东莞三地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冷静面对促销,科学理性消费,勇于依法维权。

  一是,坚持货比三家、充分了解商品和服务真实的价格信息,防范价格欺诈。对同类商品价格、款式、功能多方面进行了解,选择对比较大、比较成熟的品牌,因为他们的营销战略比较成熟,出现价格欺诈现象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小。

  二是,冷静弄清促销规则,理性按需消费。面对超低的折扣,高额的返送券等诱惑,宜采取谨慎的心态去弄清实际的优惠规则,选择能获得最大优惠的消费方式,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三是,细心检货并索要票据,勇于依法维权。在购买打折促销商品时,要仔细检查商品质量和性能,特别是对于 商家促销活动中提供的赠品、奖品和特价商品,除防范三无、残次品外,还应要求商家采取书面的方式保证产品质量,确认特价商品、赠品交易的规范性,并保留好相关购物凭证,发现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有关部门投诉或申诉,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是,注意安全,共同维护消费环境。应避免到人员过度聚集的地方消费,选择一些面积大、管理到位、通风好的商场选购,并妥善保管好携带的财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发现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及时投诉或举报,共同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