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绵阳消协:手机短信陷阱多 猫腻重 消费者应慎用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06 08:51
人浏览
手机短信陷阱多、猫腻重,消费者应慎用
──第1号消费警示


2004年10月7日,绵阳城区赵女士向市消协投诉,反映某通信公司在其不知情、未申请的情况下单方面开通“秘书台”,10月1日找到该公司后取消了该业务,但是期间产生的费用未退,同时告知赵女士10月份还要扣取费用。

2004年10月11日,年旬七十的罗某向市消协反映,他的手机从去年开始经常收到一些短消息,每天收到数条,每月被强行扣除数元的信息费,无奈之下投诉到市消协。

……

近年来,市消协不断收到类似的消费者投诉、咨询,反映手机短信欺诈、霸王短信入侵、诱惑消费、“捆绑”强制消费、资费不透明、进易退难等问题已成为投诉热点。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短信陷阱和猫腻,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害。

手机短信陷阱主要有:

一、设中奖欺诈

以企业开业、年庆等庆典活动名义,以短信方式,用大奖一等奖等奖项作诱饵,消费者轻信中奖一旦与之联系,则被要求汇出一定数量的手续费,这类短信明显属于欺诈。若轻信中奖,要么杳无音讯,要么花费旅差费,得到的仅是人走楼空、查无此公司。

二、诱惑赠话费

收到某信息后,请你将此信息转发若干用户,你的手机卡将获得XXX元话费。消费者若照此发送,不仅得不到任何赠送的话费,反而损失了不少信息费。

三、看似免费 实则收费

有些网站免费赠送短信如新闻、某球赛信息,并告知到期后如何取消和续订,如果消费者没有取消,就会被视为续订,并收取信息费。

四、花言巧语 骗取订阅

某些网站事先编写好甜言蜜语骗取消费者注册,一旦用户用手机号码登录短信服务页面后,网络就会想尽办法诱使用户订制,只要消费者不小心订制了某内容,费用就立即计算。

五、隐瞒收费价格 浑水摸鱼

消费者订阅相关信息,运营商有意隐瞒注册方式和收费实情,回复后即被自动注册,扣除包月费。更有甚者,标示的发送短信每条0.1元,一旦默认不用按键就可直接阅读的免提短信或闪烁短信,每条短信的费用就会提高到每条0.5元,而网站并不告知用户。某些短信服务如订阅新闻、参与有奖问答、足彩论坛等各有其收费标准,有的甚至远远高于基本收费。

六、订制容易取消难

当消费者在网站上不小心错按订制后,要想取消其短信服务,十分困难,环节繁琐,障碍重重,即使取消了短信服务,某些网站规定到月底才能取消。

绵阳市消协针对这些短信陷阱猫腻,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

1、从源头防范,对陌生的短信不要轻易相信;

2、不轻信虚假的短信宣传广告;

3、不定阅未明码实价的短信;

4、要了解所订阅信息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方式;

5、定期查看话费情况,最好每月打印一次话费清单;

6、应选择信誉度好、资费透明的网站下载铃声、订阅相关信息;

7、学会使用取消手机短信订阅的方法:发送短信“00000”到SP的服务代码(即最初让你发短信去订阅的那个号码或符号)即可取消。拨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服务电话取消或咨询,对屡退不成功的短信可直接到公司的客服部协助办理取消;

8、消费者若受到短信欺诈,可拨打通讯公司的服务投诉电话或直接到当地消协投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