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认定交通肇事罪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6-20 12:35
人浏览

  伴随着机动车的普及,交通事故也多了起来。但是常见的交通事故往往是无意的,有的却是有意的,那就叫交通肇事。如果驾驶员主观的制造交通事故或者明知可能产生交通事故,仍然进行驾驶,就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认定交通肇事罪是怎样?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一一解答。

  一、认定交通肇事罪是怎样

  法律上对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通常情况下有三种情形,一种是违反交通法律法规造成人员重伤的,一种是违反交通法律法规造成人员死亡的,还有一种是违反交通法律法规造成巨大公私财产损失的。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刑事责任,不同于交通行政管理上的责任,也就是将交通肇事罪与一般违章行为。首先交通肇事罪必须是在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才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行为人如果没有违反交通法律法规,

  发生交通事故,发生上述严重后果的,不成立交通肇事罪的条件,比如,行为人按照交通法律法规正常驾驶机动车辆,行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都不能将行为人的行为认定为交通肇事行为。其次,在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行为人必须是发生上述严重后果的的,才能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但是在法律法规上,又规定赔偿制度,如若行为人有能力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也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例如,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完成一百万的损失,但是行为人有能力赔偿,并赔偿八十万以上就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还有就是行为人必须是主观上有过失,换句话说就是当事人应当有预见自己的此时行为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但是由于大意或者疏忽而没能避免,这是一种区分故意与过失,当然如果行为人是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那么就已经构成刑法责任上的故意伤害或者杀人罪,并不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二、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注意事项

  1.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非罪的界限。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⑴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因而不能认定是犯罪。

  ⑵是要看行为人有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后果。行为人必须因交通肇事造成一定的后果,且对该后果负责的条件下,才能构成交通肇事犯罪。比如,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既没有违法交通管理法规,主观上也不具有过失,则应当属于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

  2.要划清交通肇事罪与其他几种罪的界限。

  ⑴要把交通肇事致人重伤、死亡与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罪区别开来。区别的要点在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行为显然为故意犯罪。发生交通事故后,以下两种情况历来是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论处的。

  一是肇事后,为杀人灭口,而又故意将伤者撞死的;

  二是肇事后明知被害人被拖挂在车下,为逃逸而不顾被害人生死,致被害人伤残、死亡的。

  三、交通肇事罪检察院流程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

  1、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

  2、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立案、破案;

  4、侦查终结;

  5、强制措施;对于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以上便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认定交通肇事罪是怎样的相关知识。交通肇事罪是会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遵纪守法,拒绝犯罪。此外,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罪的界限还是要搞明白,免得别冤枉。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