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刑法抢夺罪涉及金额多大才立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4 10:52
人浏览

  当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走投无路的时候,便会想到去做一些法律禁止的事情来谋求生存。比如,抢劫,勒索,但是,一旦我们对此想法付出了行动,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格惩罚,因为这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刑法抢夺罪涉及金额多大才会立案

  一、刑法抢夺罪涉及金额多大才立案

  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根据刑法第267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立案。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12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抢夺公私财物价值四万以上,为“数额巨大”;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二十五万,为“数额特别巨大”。

  1、抢夺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但未使用暴力或胁迫的行为。“未使用暴力或胁迫” 是抢夺罪区别于抢劫罪的主要特征。“公然夺取”是区别抢夺罪和盗窃罪的主要界线。抢夺公私财物,如果数额较大,即构成抢夺罪。

  2、情节特别严重的,主要指抢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抢夺救灾款物、军用物资,后果特别严重的等,则从重量刑。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抢夺罪的数额标准做了重大修改。相比之前的标准,抢夺罪“数额较大”的标准由“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修改为“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标准由“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修改为“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由“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修改为“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

  二、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抢夺罪犯罪构成要件齐备的客观标志,就是公然夺取的犯罪行为造成了行为人非法占有所夺取的公私财物的犯罪结果。因此,非法占有财物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是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非法占有财物的犯罪结果,是以行为人对财物获得了实际控制为标准。这里的“实际控制”,并非指财物一定就在行为人手里,而是说行为人能够支配该项财物。这种实际控制并无时间长短的要求,也不要求行为人实际上已经利用了该财物。

  三、抢夺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特征

  抢夺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年.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

  (三)客体特征

  抢夺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抢夺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抢夺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可移动的财物。我国刑法对抢夺罪的对象没有明确限定为可移动的财物,但从本罪系当场夺取财物这一特色来分析,抢夺的财物只能是可移动的财物。

  2、抢夺罪的犯罪对象包括财物持有人合法取得的财物,也包括其非法取得的财物。

  3、抢夺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枪支、弹药、爆炸物;国家机关? 文、证件、印章;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国有档案。对于军职员来说,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也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抢上述对象,按刑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四)客观方面

  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但行为人公然夺取财物时并不使用暴力、胁迫等侵犯被害人人身的手段行为,而是针对被抢夺财物使用强力,使其脱离被害人的控制而占为己有。

  通过法律快车小编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刑法抢夺罪涉及金额多大才会立案。一旦立案,就会涉及到判刑的问题,这个人的一生便会因为有了这一个污点受到影响,当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要振作起来,坚持自己的良心,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