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涉卡”贿赂犯罪的特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28 21:58
人浏览

  核心内容:现在的犯案手段已经是层出不穷的一种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一些关于涉卡类型的贿赂罪,这些罪的犯罪过程还延伸出了其主要的一些特点,那么设卡类贿赂犯罪有哪些特点?如何遏制设卡类贿赂犯罪?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一、涉卡类贿赂犯罪案件呈现诸多特点

  一是单次行贿额较小。

  从该院办案的实践来看,每张卡的数额分500元、1000元、5000元不等。不仅比较隐蔽,还减轻了行、受双方的心理压力,对方易于接受,送卡成功率很高。

  二是送卡时机有讲究。

  行贿人通常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抓住机会送卡。从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一般在请托之初的前期接触阶段,或春节、中秋、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假日之际,以“看望”为名送卡。

  三是方式隐蔽查证难。

  涉案的各类卡,难以在发卡处找到登记,也难以与其他卡区分,使证据缺乏唯一性和指向性。且由于受贿人用卡消费时没有登记,用完后随手扔掉,物证也随之毁灭,造成检察机关获取、固定证据难。

  二、遏制涉卡类贿赂犯罪多发的建议

  一是在动态监管中发现线索。

  建立与工商、商务、税务等部门的联系制度,对大型购物商场、超市等商业机构进行动态监管,定期对大量购买购物卡的个人和单位进行监督、摸底。检察机关可以考虑建立专人联系、长期经营的模式,储备和发现相关贿赂犯罪线索。

  二是在案件查处中遏制蔓延。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完整的涉卡“产业链”,许多个人和组织专门从事回收购物卡、购物卡折现的业务来谋利。这些灰色的“产业链”害处极大,甚至有演化为洗钱组织之虞。建议进行专项清理、取缔活动,查处一批该类案件,让卡在“卡族”官员中成为烫手山芋,对涉卡类贿赂犯罪成“倒逼”之势。

  三是在警示教育中预防犯罪。[page]

  涉卡贿赂犯罪多发,“卡族”官员飞速增多,部分原因是行、受贿双方都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数额不大,是人情往来,危险系数不高。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在今后的警示教育中,要通过以案说法、典型案例的形式,明确收送购物卡是行、受贿行为,且无论单次数额大小,最终收、送的数额都以累积起来等额的现金计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