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查封扣押期限一般是多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3-05 07:29
人浏览

  对公民或者相关机构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或者是冻结这都是只有人民法院才拥有的权力,所以也是为了能够规范财产的查封冻结扣押的执法过程那行政查封扣押期限一般是多久??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行政机关查封扣押期限

  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查封、扣押 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 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查封、扣押的期限最长是30天。 并且,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 明理由。

  二、行政强制法查封扣押的对象有哪些

  《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这条规定明确了查封、扣押的对象和范围。

  (一)查封对象特定原则。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查封、扣押仅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所谓“涉案”,是指与行政机关处理的案件有关,即与行政机关正在查处的违法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具体而言,查封、扣押的对象主要有以下4类:

  1、作为违法结果的物品。例如,企业生产的不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产品。

  2、作为违法行为工具的物品。例如,《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查封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场所、设施,扣押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生猪、生猪产品以及屠宰的工具和设备。

  3、证明违法行为存在的物品。例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条将查封、扣押的对象界定为“与无照经营行为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4、违法行为场所。即违法生产、经营的场所。

  (二)最低生活保障原则。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过程中,应当充分照顾到当事人及其家属的生存权利,对涉案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查封、扣押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的生活必需品。这里的扶养指特定亲属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照顾。从扶养权利义务关系的主体来分,有夫妻间扶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兄弟姐妹间扶养4种情形。所谓生活必需品的认定,则有赖于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依据当事人的经济状况自行裁量和判断。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明确列举的8类不得查封、扣押的财产具体执行。

  1、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2、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3)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4、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5、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因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6、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予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8、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三)不得重复查封原则。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在某一特定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上,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排他性地存在一个查封措施,而不论该查封措施的性质及目的是什么。同时性是重复查封的一个基本特点,如果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财物曾经一度被查封,但是查封措施已经解除,行政机关可以依据法定程序对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采取查封措施,此时,并不构成重复查封。

  三、行政查封扣押期限的规定有哪些

  行政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从文章我们知道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随便被查封的,是要跟行政机关正在查处的违法行为有直接的联系才可以被查封,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行政查封扣押期限一般是多久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