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立案后需要遵循哪些程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2-17 10:11
人浏览
导读:行政诉讼立案后需要遵循的程序是由人民法院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则需要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材料,然后人民法院会进行审理,在审理之后会作出判决。

  一、行政诉讼立案后的程序是什么

  行政诉讼立案后的程序是:

  1.人民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2.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数应该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3.人民法院通过审理作出判决。

  二、行政诉讼立案多久开庭

  法律快车提醒您,行政诉讼立案到开庭最久可能需要六个月的时间。因为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三、行政诉讼立案条件是什么

  行政案件立案应满足以下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