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一般二审要多长时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02 07:39
人浏览

  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完整的诉讼流程通常情况下会持续比较久的时间,对于行政诉讼案件而言,因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启动二审程序的,对应的审限在相关法律中都有规定。那么行政诉讼一般二审要多长时间?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行政诉讼一般二审要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一般二审要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二审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除非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并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延长。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行政诉讼二审如何审理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三、行政诉讼一审立案后多久开庭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行政诉讼一般二审要多长时间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行政诉讼二审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并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延长。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如果您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欢迎您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